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

作者:向选军




  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网络日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来。现在我们的中学生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人大声疾呼应阻止网络向学生渗透,并陈列出网络对于学生的诸多隐患。我们常说遇到问题不能堵,网络的影响力绝非几个人去网吧门口站着就能够阻止的。其实,我们还得用老掉牙的办法,那就是疏导。本文不是要侧重研究整个中学生群体的网瘾问题,而是谈谈在网络环境下,我们中学作文应该有什么新的特征,中学作为文教学应该有什么新的教学模式供人家共同来思考,如何来调整我们的作文教学思路,语文教师的角色应该有什么转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解决的。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具有与时代同步性和一致性的特点。网络传播速度非常快,能够将身边多发生的事情传递给网络,供多人查看,还具有参与性和延续性的特点,中学作文教学并非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将教师、学生及其他网民共同组织起来,一起完成具体的教学问题,而且教学不仅局限于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之内,它可以延续到未来。另外还有逆转性、超链接性,可以使作文教学不按先后顺序讲,可以倒推式进行,也可以从中间向两面进行。涉及到知识点,还可以超链接到从前的知识。另外也有直观性和怡情性。网络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可以用实物的影像来展示,可以用多媒体的优势很直观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同时达到怡人性情的作用。
  到底有哪些模式可供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参考呢?这里简略地列出以下几种:
  第一种,教师主导型,这种类型就是将学生置于被动的环境中,教师给出主题,学生再根据主题来选择所需材料,完成教学时所需的任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针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比较实用,缺点就是降低学生的选择性,从而使作文教学的改变意义不大。
  第二种,学生主体型。这种类型强调学生主动寻找信息点,再将自己兴趣之内的信息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根据大多数人的选择来组织教学。这一种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协作兴趣,缺点就是给教师的准备带来较大的麻烦,要求教师准备要充分,知识面要宽。
  第三种,教师——学生——教师型,这一类型就是由教师组织教学,内容定大纲,再呈现给学生补充,最后反馈给教师。这一类型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去积极参与教学建设,最后师生一起去完成教学内容。这一类型所需要的周期比较长,准备的材料也比较丰富。
  第四种,学生——教师——学生型,这一类型就是由学生提出作文教学的大纲,教师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修订,再交给学生讨论。这一类型能够促进学生的组织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但是,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总体把握能力,能够切实可行、符合学生实际、有价值的方案。
  一言以蔽之,作文教学模式只是粗略的,如果要深入到每一个类型和作文教学的整体层面,所要准备的还要更多。同时,我们也发现,如何来评价也产生了较大的争议。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如何来评价作文的教学?如何来评价学生的习作?如何来界定学生是否有抄袭?这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冒出来。
  在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评价首先应考察学生的主动情况,另外还要看学生利用网络的能力,教学安排是否成系统性,教学准备是否充分,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否提高。评价学生的习作,应从整体材料的能力、构思文本的能力、链接能力、学生语言的延展性、可持续性来考察,同时兼顾到横向与纵向的评价。如何鉴定学生习作的抄袭,这个问题应由教师明确指出,雷同率不能超过30%(因为是学生习作,要求可适当严格),同时,注明所用材料的来源,以备教师查证。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策略实施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网络的健康。如果学校条件好的,就可以利用校园网,搭建校园平台,有效地控制教学的分散因素,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写作。
  第二、教师的素养。在网络环境下,作文要现代化,但绝不是使作文异化,教师要有清晰的认识,避免脱离作文的轨道,走向作文的另一面。
  第三、学生使用网络的能力。学生在查选资料,如何来寻找到所需,同时,要避免生拼活凑的文章,学生的知识要清晰。
  第四、学校的配套资源应跟上。要建立专门的网络教师,并设立选材准备课程系统、教学系统、作文评改系统。同时要设立网络限制,避免学生上其他非法网站,若有条件,应设置网络绿色通道。
  总之,在网络环境之下,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对网络世界的兴趣,来建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从而使作文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使作文教学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我们就会走向作文教学明媚的春天。
  
  单位:广东实惠来县慈云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