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作者:刘志萍 刘峰秀




  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新型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途径。
  基于以上认识,下面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加以总结。
  
  一、提倡背诵
  
  在语文教学中,背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语感、提高思维水平和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等各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一,背诵是积累语言,提高学生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有效途径。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要运用语言,其中语言积累占到非常重要的地位。积累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背诵,从心理学角度讲,只有通过背诵来不断刺激人脑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才能在大脑中形成语言连锁,从而达到熟记语言、积累语言的目的。“厚积才能薄发”,语言的积累是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巴金十二岁能背《古文观止》,茅盾能背《红楼梦》,鲁迅,郭沫若,胡适的古文根基都是从私塾里背出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因为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所以才能出口成章,洋洋洒洒。
  第二,背诵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理解能力。是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字系统进入人脑产生的一种模仿,对照类推的能力及纠缠能力。从内容上讲它包括对语言的正误的感觉、语言形象的感觉、情感色彩的感觉等。
  语文教学应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具有赞扬美、情感美、艺术美、思想美的名篇佳作。利用这些感性、具体的语言材料给学生以具体的感性刺激,唤醒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活动,引起学生去追寻意义,交流感情,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文章思路,语言合理顺序的排列及衔接、呼应等方面获得语感,这样,就为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第三,背诵有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语言概念是思维的基础,发达思维的前提是概念的丰富。一个人掌握的概念越多,思维的复杂度越高。通过背诵,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概念,从而影响到思维深度、广度及准确性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背诵的东西越多,思维就越复杂,就会影响到创造性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
  第四,背诵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学习语言,就是在继承人类文明。中学课本要求背诵的经典诗文、名言佳句,不仅是语言的精华,而且是哲学认识的精髓,他们千百年来广泛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意识,给人以启迪,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信心、自尊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这里所说的背诵决非死记硬背,而是利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来背诵。科学的背诵方法与死记硬背的本质区别在于记忆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大脑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下面对一些科学的背诵方法做一些简单介绍:
  a.理解背诵法。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一切的记忆内容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否则事倍功半。只有理解了新内容,才容易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对所记忆的内容才能达到“心悟”的境界。学生在背诵过程中细细体会字的含义、词的用法、句式的特点,就自然领悟到了文章中某些无法言传的神韵。
  b.思路背诵法:不论什么体裁的文章,都有作者的思路。因为思路反映着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所以掌握思路有助于记忆。背诵时可按思路划分课文层次。
  c.提纲背诵法:按文章段落层次列出的提纲帮助记忆。因为提纲条理清楚,简洁明了,易于记忆。列提纲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各段中心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写出各段提要综合起来构成全文提纲。
  d.联想、想象背诵法:联想、想象背诵就是根据课文所描述或说明的的事物特征展开联想、想象,加强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兴趣。比如背《天净沙·秋思》时就可以根据诗意想象画面:在黄昏,有枯腾老树,小桥边有人家,人家门前流水哗哗流淌,书上乌鸦呱呱地叫着。……通过对画面联想、想象,让学生亲自体验那种凄凉、沧桑的意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把抽象的语言记忆转化成为形象记忆,这样就更有利于背诵。
  e.分布背诵法:分布背诵实际就是“分散背诵”。所谓分散背诵就是今天一点,明天一点的背诵,这样省力,又省时。分布背诵可以让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得到适当的休息。分布背诵虽是一种很好的背诵方法,但是分散也有限度,不能认为越分散越好,过短的材料,不宜分散背诵。同时,还要掌握时间间隔,隔时长易造成遗忘,隔时短易受干扰。
  f.协同背诵法:协同背诵实际就是在背诵时要把心和耳朵、眼睛、嘴巴都用上。这样在大脑皮层建立多种暂时联系系统构成立体印象。也可以提高背诵效率。
  g.尝试背诵法:就是一边儿读,一边儿背诵。当开始记忆时就试着背诵,记忆效果就会提高。有些同学在记忆时,只读不背,或是把材料念得滚瓜烂熟然后才试图去背诵。这样的背诵效果不如前面那样记得快。
  h.及时复习法:背过的东西容易忘,客观原因是因为神经联系被抑制,以及背诵材料之间互相干扰;主观原因是因为没有及时复习或复习不合理所致。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对背诵过的内容进行复习。
  针对此我让学生每天上课前在黑板上写一条名言警句,让学生不仅记在本子上,而且记在心里。
  
  二、学生主动参与
  
  新大纲对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这样表述的: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激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精神。
  这就需要让学生做主人,加强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
  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中要有读书、思考的积极性,有大胆质疑、探究的主动性,在语文教学中能独立思考,敢于发表意见,勇于和同学、老师争辩,能够发现和纠正别人的不足和错误;能够从与别人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的讲解则应该放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所忽略或理解不深的地方,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过程中,适度进行点拨、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多读多写多思考,使学生掌握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中求快、求好。例如,我讲小说单元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反复熟悉故事情节,然后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把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复述出来,让同学们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分析评价。同学们通过深入钻研教材,能绘声绘色地将故事情节描绘出来,且通过熟悉故事情节,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有了较深的认识,分析讲解的时候,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还发生争论。这样活动量增大,学习效率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读书方法,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主体作用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笔者在教戏剧单元时做了如下的尝试:
  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戏剧单元有两个,包括现代戏剧单元和古代戏剧单元。每个戏剧的背景复杂,人物众多,但教材材料有限。所以学习本单元我采取以学生表演为主,让学生在显示生活的情景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组织表演,自行排练,来获得智慧、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具体的过程如下:
  1.篇目的选定:以课本为主,学生自由选择;
  2.导演的选定:自己报名,任选一剧;
  3.演员的选定:由各导演自己选演员,学生可以自己主动报名,原则上要求人人参加,不准一个人演几个角色。
  4.时间的安排:提前一周准备,由导演理解剧本,分析人物形象,为演员说戏,然后演员揣摩戏剧,练习排演。
  5.奖项的设定:本次表演共设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宣传奖,最佳道具奖,导演奖,良好观众奖。
  6.评委的设定:评委由语文科代表,老师、学生干部、班干部代表组成。
  7.演出要求:每小组演出时,在黑板上写出导演、演员姓名,并适当地做一些宣传。每出戏演完之后,导演、演员要上台谈演出感受,最后接受采访。评委还要作点评。
  这次实践如同浪花激起我的热情,也在学生中间引起了学习语文的极大热情与学习高潮。在这过程中学生都主动参加,积极排练。为了演好每一出戏,同学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剧本揣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将自己充分融入角色中来,加之精心排练,使得这次尝试非常成功。
  在后来的采访及演出后谈感受时,大家更是众说纷纭,有一个导演说:“导戏不容易,我们体验到了其中的甘与苦,我们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很多实实在在的知识,比如说一个集体要做好一件事,就要团结一致;演戏也要全身心投入,用自己的感情来感动观众,才能达到良好的演出效果。我们付出了,也收获了。我累,但我很快乐,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需要教师有科学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的感官、思维积极参与,从而获得知识技能。也就是把学生作为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会学、善学。增加教与学双方的交流,为有效促进教学效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单位:山西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离石师范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