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课外阅读的组织方式

作者:张召栋




  语文阅读仅凭课本中的百十篇范文,仅凭教师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课外阅读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进行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师推荐与学生搜集相结合
  
  一篇课文的课内讲授结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课文相似的名篇供学生课外阅读。另外,每周学科小组向学生推荐几篇课外名篇,由学生自己完成阅读,由各小组组长组织阅读后的讨论。这样做,一是可以让阅读内容具有真正的开放性。二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积极性,形成自主积累的内驱力。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更易产生读、背的欲望,积累更容易收到实效,也便于养成学生自主积累的良好习惯。三是可以形成真正的鉴赏能力。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遍览佳作,品味比较,让他们在价值判断的实践中逐步提高鉴赏力。
  
  二、优秀作品、古诗文的课外阅读实行抄、读、背、析相结合的方式
  
  不管是老师推荐的作品,还是小组长推荐的作品,最好先简单介绍推荐的原由意图,再简单疏通讲解,之后再放手反复诵读、自由积累。学生积累时可遵循“一抄、二读、三析、四背”的四步要领进行,把手抄、口诵、理解、记忆有机结合起来。“抄、读、背”对初中生来说容易做到,“析”对不少学生来说有难度,需要教师借机指导,或随堂进行随机点拨,或利用专题讲座集中讲解疏导,或就阅读内容解疑释惑,或就方法要领深入浅出点化辅导。课堂上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各种见解、感受相互碰撞往往能激起智慧的火花,将阅读鉴赏活动引向深入,使师生双方均大获其益。
  
  三、利用第二课堂时间,每周举行一次阅读交流会
  
  笔者以课文为本,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类似的名篇,同时结合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每周举行一次阅读交流会。由课代表推荐主持人,活动的形式多样。这样学生们不仅重温了自己阅读过的诗作,还在彼此交流中欣赏到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新作”,进一步开阔了阅读视野,引发了阅读兴趣。如“鲁迅作品畅谈”活动,“漫话探险”活动“感受自然”活动,“感受亲情”活动,等等,每次活动都有许多名篇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阅读视野开阔,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积累,学会写日记,学会写作,还会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审美情趣上有长足的进步。学生在诵读涵泳中被诗文蕴涵的情操意境熏陶感染,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更为丰富,理解愈加具体,对人生的理解更为深刻。
  
  单位:湖北阳新白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