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怎样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作者:袁洪涛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人心所向,形势所趋,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不是我们愿不愿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转变的问题。搞好语文教学,优化语文绩效,让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是关键。
  1、充分尊重学生。语文教师要扮演好“导师”与“朋友”的双重身份,对学生,对课堂,对自己从事的职业要有充沛的情感,有了情感,才有责任心,才有动力;有了情感,才能爱岗敬业,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甜美的笑容去感化,打动学生,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浓厚的兴趣。在课内外,把学生当做真实的、有思想的、处于成长中的人看待,保持耐心而平和的心态,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2、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决不能一讲到底,越疽代庖。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获得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
  3、联系实际,走进现实生活。李镇西老师提到的“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观点,我深有同感。把学生框在教室里,框在语文教材和教参里,框在题海里,学生缺少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这是极其有害的。直接的社会实践,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而且对学生意会大量的语文模糊性知识,对学生积累审美经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4、教会学生读书。钱梦龙老师说:“语文课要实实在在教会学生读书。”而当前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量少,部分学生根本很少读书,或不会读书。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现在的学生往往文化积淀太少,文学感受力在下降,不但学不好语文,而且妨碍学生个人的成长,文学素养的缺乏会造成人生与社会经验的缺乏,读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但更要紧的是青少年通过阅读文学,获得一种少男少女对“真、善、美”的把握和领悟,培养起对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让学生学会读书,就是让学生找到学语文的法宝,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金钥匙。
  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仅靠先进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耐得清贫,耐得寂寞,耐得劳累,做一个最忠实的阅读者,一个勤奋的思考者,一个大胆的实践者,一个持之以恒的写作者。
  1、善于阅读。教学工作的闲暇,要少打一回麻将,少斗一回地主,忠诚地守护自己的职业,守护自己的追求,静心读书,专心学习,阅读专业理论著作,广泛涉猎报刊杂志,加强自身的理念修养,提高自己的知识功底。纵观著名教育专家们,哪一个不是成年累月地如饥似渴地沉醉于书籍中呢?阅读量到了一定的程度,自身的知识储备上去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何愁自己在语文教学中不“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呢?
  2、勤于思考。语文教师要是一个智者,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成败得失要经常反思,小结。譬如:一篇课文教案的编写,学情分析,学法指导,课堂活动情境的设计与处理,学生信息反馈,作业作文的批阅等。语文教师要将思考养成一种习惯,一种品格,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走在别人的前面,才会在摸索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成长,以致成熟起来,专家为何能成为专家,勤于钻研、勤于思考是一大要素。
  3、敢于创新。语文教学有法可循,但无定法。我们大可不必总是跟在别人后面学习经验,还要有一点创新精神,在教学第一线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教坛是一个百花园,人人都可以在其中培养自己的花草,进行一些尝试、一些创新,因循守旧是没有出路的,只会一条道走到黑。一个成功的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冲出来的,闯出来的,决不可固步自封。
  4、乐于写作。有了丰厚的阅读积累,有了深入的思考,有了充足的教学实践,还不够,要做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将内化的语文教学情结外化为写作行为,可以一周写篇教学随笔,一月写一篇教学论文,也可以写下水作文,也可以搞一些文学创作,写些小说、散文、诗歌等。将自己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尝试,一些思考,一些心得体会用文章表达出来。并可修改润色,向一些教育报刊杂志投稿,或参加一些论文交流与评选活动。这对人对己都是颇有益处的。钱梦龙、魏书生、程红兵等教育专家可谓著作等身啊!
  总之,未走出去之前,不知外面的天空有多广阔,语文教学的形势如何,以前只是从一些书籍上知晓“一鳞半爪”。走出去之后,眼界得以开阔,也增长了不少见识,对语文教学的形势与走向的认识,也渐趋清晰。感受了专家营造的学术氛围,聆听了专家的谆谆教诲,秉承了专家不懈进取,孜孜以求的精神,真是获益匪浅,倍感欣喜,以致激发了我追寻专家前行的足迹,努力打造自己的强烈愿望。
  
  单位:四川巴中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