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渗透人文关怀

作者:黄惠霞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的关怀人生的终极目的。构建创新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理性的奴性”(荣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更应是教师投入情感,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充满讨论气息,洋溢人文关怀的课。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关怀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的意思是说: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这要求教师不能处处依赖“教参”,要充分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敢于对课文做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解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引导学生琢磨、体会、领悟课文的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器官,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如在教《我的母亲》时,我这样导入:”世界上有一种爱最伟大,那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世界上有种付出最无私,那是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普天下的父母与其说是可怜的,不如说是可敬的,母亲的爱,是温馨的海洋,充满亲子之情;母亲的爱,是绵绵的回忆,令我们终生难忘。当代著名学者胡适,是如何回忆他的母亲的?今天我们就随胡适看看他的母亲。”这样的导语,使学生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能使学生在读文本之前,了解本节课的主旨。
  
  二、还语文教学其应有的碧海蓝天
  
  由于中考这根指挥棒的巨大作用,初中语文教学长期被禁锢在教材的阴影中难以自拔,教师年复一年地讲授同样的内容,一成不变,学生刻板地接受多少年来不变的教学内容,放弃了教材以外的一大片碧海蓝天。《新大纲》、《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可以上网查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使课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接轨。教材中有富有时代气息的美文佳作,有最有名的作家力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把学生最喜爱、最关心的作家、作品加入课堂教学。把张晓风、三毛、余秋雨、毕淑敏带进了学生的生活,与学生一同感受着时代的气息,分享着人生的感动,体味着大千世界的风土人情。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可以学到语文的大语文观。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着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如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舔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对于中学生来说,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做主动的探究者,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三、让语文课堂洋溢爱的情感
  
  世界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说:“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关心孩子的自身及其发展。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新课标》所蕴涵的情感就是爱,爱不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语文教师成功的根本保证。语文教学应突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通过不同渠道(最好是选择教育信息化),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在无忧无虑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又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境下开展认知活动。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形成和发展。语文学习就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我们只有认清自己的角色,对学生每一个奇思妙想都能投以爱的目光,对学生的每一个创造的火花都能善加保护,才能铸就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味的最佳教学效果。
  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要学生说说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教参上的一般看法是:“我是一个纯真、善良的青年。”多少年来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可我的一个学生却说:“他明知面前这个卖牡蛎的穷水手是他的叔叔,却只在心里默念,并不敢直接向父母或于勒表明态度,可见他并不纯真,而且面对自己的亲人贫困到如此地步,只给他十个铜子的小费。可见他虽善良,但也受了当时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的熏染……”如果没有平时教师充满爱的赞许目光,没有平时宽松、平等的氛围,学生会把这样大胆的想法讲出来吗?《新课标》强调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单位:广东珠海市湾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