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文学语言品读四法

作者:高伟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是文学构成艺术形象的媒质。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语言的论述较多,如“言不尽意”、“言简意赅”、“得意忘言”、“言有尽而意无穷”等等。鉴赏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从语言人手是一条基本的途径。针对不同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具体方法。
  
  一、推敲字词法
  
  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极富表现力。作家创作时特别注重炼字炼意的技巧,尤其是诗歌的创作。因为诗歌要抒写真性情,而每个人性情不同,具体审美感受也千差万别,要准确地传达出个体独特的感受,必须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惯常的表达方法,对诗歌语言进行符合目的性的内容改造和形式变形,以表现出个性。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而其“推敲”的故事则一直传为炼字的佳话。所有这些都说明诗人非常讲究“诗眼”,即句中的关键性字眼和关键性诗句。我们在阅读时要联系全文,反复咀嚼、品味那些含义深刻隽永,表达形象生动,情味浓郁,能突出作者思想的字词。如读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的一句“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两句中“兼”字将汹涌的波浪与天空连接起来,显出水天相接的空旷感;“阴”字显示出天上的阴云与地下的阴气充满整个空间。这两个字将诗人心中的忧虑和不平,国家局势的动荡和变化难测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品味修辞法
  
  修辞方法不仅本身有一定的表达作用,而且往往能给语言附上形象性和抒情性。把握修辞格的内容、用法并联系文章所描绘的对象、渲染的气氛、作者的情感倾向、文体特点等来体会其表达作用,有助于披文入情。散文的语言形象生动、精炼优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比如: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光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照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以上两段文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朱自清先生用活泼的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描绘出一幅蓬勃旺盛的春花争艳图。老舍先生以精巧的比喻和拟人表现济南冬天的白雪轻雅柔和。阅读中,理解两段文字的词句,体会修辞方法的妙用,可以领悟出两位作家笔下的自然景色也是一种人生的体验。朱自清先生清新活泼的文字,流泻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生命因蓬勃旺盛而精彩,且充满希望之情;老舍先生含蓄清淡的笔调,则蕴蓄着恬静温和的优雅,显示出他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真挚情感。
  
  三、填补空白法
  
  文学语言常常要留下空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能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语言丰富的潜台词,读出其弦外之音,丰富作品的内容,更深刻地领悟作品的情感。如戏剧语言的一大特点是富于潜台词,丰富的潜台词够唤起读者设身处地,以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为依据,从有限的台词领会到其中包含的丰富的生活内容。优秀的剧作家总是努力选择精炼的富于潜台词的语言,去解释情节的发展和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潜台词展开想象,揣摩潜藏在台词下面的人物的思想、愿望和目的。比如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剧本《威尼斯商人》中有一幕写主人公鲍西娅帮助巴萨尼奥打赢一场官司的故事,在对白中鲍西娅有这么一句话:“那可不行,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干了,这是不行的”。这句话表面上似乎是向着夏洛克,为夏洛克说话,实际上话里有话,暗示着到时依法制裁夏洛克,夏洛克将找不到任何借口,只有束手就擒一条死路了。类似的潜台词,文中还有许多处,读者只要深入领会剧本丰富的潜台词,展开联想,就有助于揣摩作品情节和构思的精妙之处。
  
  四、联想比较法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是通过比较的手法把握事物特点的。事物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总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和对照中显示出自己本身的特质。鉴赏文学作品也是一样,需要通过比较来深入认识作品的特点,把握作品的独特性。在文学领域里,比较的天地是无比广阔的,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与其他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作品之间进行的比较,小至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个细节、一个词语等与另一个事件、人物、细节、词语等之间进行的比较,都可以增加读者对作品的审美认识。尤其是许多题材相同的文学作品,由于作家的写作表达方式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那么我们在阅读时便可以把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比较,从而辨其高下优劣,品其不同情趣。许多优秀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喜欢用“咬字嚼句”来对不同词语、不同语言形式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水平。比如特级教师洪镇涛倡导的“语感训练法”就是在学生形成语感的基础上,对文本语言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水平,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
  总之,文学鉴赏时,能够从语言入手,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品读,便可敲开文学的大门,感受文学的真善美。
  
  单位:浙江浦江县黄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