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作者:时 亮




  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能仅仅提供前人思维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贵在于“问”,教师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提出问题,系统地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索解决向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寻问题、自提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的要求。
  那么,如何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训练。
  
  一、抓课题,想问题
  
  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眼睛,它高度概括文章的主题。透析课题,能窥视课文的结构、内容等。上课伊始、投放课题后,教师可先不做题解,而是启发学生:“看到课文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等类似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如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通过题目,加以诱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了“改造沙漠为什么叫‘向沙漠进军’?”、“为什么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有什么好处?”等问题,同时,我还及时引导学生变化角度分析问题,如“为什么向沙漠进军?”还可以怎样提问?学生很容易说出“沙漠有什么危害性?”、“为什么把沙漠当作‘敌人’?”等问题,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兴趣,保护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使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选段落,找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选取一个或几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自然段,选点重敲,让学生从中概括问题,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本领,达到“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选取第二、第九自然段,大胆放手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查阅的资料提问,学生放开束缚,大胆发言,回归其自然天性,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近30个,涉及字词的音形义、结构层次,写作角度、语言特色等多个方面。有的问题,虽提得比较简单、幼稚,但打开了学生敢于发问的大门,我及时加以引导、鼓励,保护了学生敢于提问的积极性:有的问题提得比较巧妙,连我这个从教多年教过这篇课文三、四遍的语文老师都感到新鲜,我实事求是地承认连自己都未考虑这么周全,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每次处理这样的段落,我都让学生尽情提问,直到没有学生再举手为止。
  采用这种方法,全体同学集思广益,积极思考,跃跃欲试,没有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距离感、隔膜感、压抑感,课堂氛围热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问题提得全面,课文分析得深入,课堂效果极佳。
  
  三、定答案,安问题
  
  教学的一般思路是先提问题,然后读课文、思考、找答案。在实际教学中,反其道而为之,先出示答案,再让学生针对答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提问,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确定答案的内容要有针对性,一般一文中的重点词句作为答案的内容,以便于学生联系上下文提问。例如《小橘灯》一文,我指出小橘灯象征了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让学生发问。学生先后提出了“文中小橘灯的作用是什么?”、“小橘灯与小姑娘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等问题。采用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更加有效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学到了学习方法,提高了能力。
  
  四、遇难点,比问题
  
  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了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课堂上可进行“答”、“问”比赛,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营造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的学习方式。
  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相互交换提问、回答,可指名回答,可抢答,形式不拘一格,哪一组问题提得多而好,答得快而准,哪一组就获得优胜。当有的问题学生无法回答时,就要联系重点词语或上下文加以理解,或者让两组辩论。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某一组的观点正确与否,随着辩论的深入,问题会越辩越清楚、明白。
  通过这种提问比赛,给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创设了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的环境。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参与交流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发挥了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有人说:“能提出一个问题,胜似回答十个现成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有见地地学习,而且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融洽师生感情,创设愉快、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善学”、“我爱学”,使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落实到实处。
  
  单位:山东日照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