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作文中常见的败笔

作者:欧 琳




  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一个综合反映。要写好作文,除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思维素质,较为丰富的素材储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外,还要注意克服一些常见的毛病。
  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作文中存在的“瑕疵”的弥补和纠正,其实,瑕疵同亮点一样“夺目”。那些细节上的疏忽和漏洞,同样会在阅卷老师的头脑中留下不良印象,尤其在作文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这些“瑕疵”会在阅卷者眼中变得异常“刺眼”,成为评分的一个重要依据,甚至导致阅卷者“痛下狠手”。
  那么,要引导学生避开的“雷区”是哪些呢?下面,试以“坚守与放弃”这一话题下的学生习作为例来说明。
  
  一、事例牵强,臃肿,以叙代议
  
  这是学生最普遍存在的错误之一。以下是一篇学生作文的梗概。
  开头:从小到大,从父母老师那听到的鼓励的话常常是要我们干什么事都应坚持不懈,不应放弃,当自己长大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放弃也是一种美。
  以下396字举二战中德国将军博季诺夫放弃守城使几万士兵保全性命的故事。
  以下420字举守墓人劝失去儿子的母亲把爱给孤儿院里的孩子的故事。
  结尾:那些伟大的人和可爱的人让我知道,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这段梗概,开头结尾是原文照录,中间用了大量的笔墨举了两个例子。从头到尾详细叙述了整个故事,没有一点分析和议论,故事讲完了,文章也写完了,是非常典型的臃肿累赘,以叙代议。这类文章,要指导学生消肿减肥。让学生认识到,议论中举例子,不需多加描写,举例的目的在于论证,而不是绘声绘色地说故事。要让材料点面结合,文章中要用到很多材料(包括背景材料),完整录用,有时没有必要,也显得累赘。如果用某一个有代表的具体材料作“点”,其余的作“面”,点面结合,作“面”的材料就加大了论据的容量,浓缩了文章的篇幅,避免了材料的堆砌,也留出了议论分析的空间。要教给学生分析事例的方法和思路,将材料和观点的联系揭示出来,将本质和要害概括出来,使说理明白深透。
  
  二、点题扣题偏离“关键词”
  
  例:当你拥有六个苹果时,千万不要把它们都吃了,因为你吃了它们,最终不过是吃了几个苹果,吃到了一种味道,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给别人吃,尽管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其他几个人的友谊,至少是好感。你还可能从这个人手中拿到一个橘子,从那个人手中拿到一个梨,最后你可能就拿到六种不同的水果,六种不同的味道,六个人的友谊。我们要学会用自己拥有的东西去换取更重要和丰富的东西,在人与人之间学会交换和分享。这个收获百倍于你一个人把六个苹果全吃掉的收获,所以放弃是一种智慧。
  作文要紧扣中心,要在行文中照应题目,突出主题。上面例子是从题为《放弃是一种智慧》的作文中节选出来的,但却背离了“放弃”,实质是“变通”这样一个中心,而以“交换”贯穿全篇。同样,还有以“弯曲”“选择”“错过”等来替换“放弃,变通”这一主题词的,这样一来,整个文章当然就会明显地呈现出一种偏离题目的状态。
  
  三、不注意分寸,偏激片面
  
  且看下面一个学生的作文开头两段:
  凡是成大事者,要么脸厚,要么心黑,别无他法,三十年代李宗吾总结历史后如是感叹,并修成了一代厚黑学教主。
  如史泰龙等能成功,不过凭了脸厚而已。想刘备能称帝,也不过凭了脸厚而已,杀吕布时刘备也心黑了一回,不过比之曹阿瞒可又逊色多了,难怪江山是曹魏的。
  展现个性。但不能偏激。高考是全国或全省性的考试,几百万人几十万人同时写一个题目,既然大家都写一个题目,如何让阅卷人在一大堆试卷中注意到你的才华,是构思与选材时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写作时应该做到构思别出心裁,选材新颖,切入的角度既巧妙又合理。阅卷中最容易引起注意的,是那些体现个性、善于见微知著、有自己见解、能言之成理的文章。但有的人为了标榜自己与众不同,却犯了思想之大忌,如大骂鲁迅,为秦桧翻案,为希特勒鸣冤叫屈等等,都是绝对荒谬绝伦的。2005年湖北省高考零分作文《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之王国维可以休矣》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四、滥用创新手法
  
  过去,考材料作文时,作文形成了“引、析、联、结”的固定套路,这才有了话题作文的应运而生。话题作文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较为自由创作的空间,也确实有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作文脱颖而出而成为考生竞相模仿的对象。比如,2001年考有江苏考生用古白话写了《赤兔之死》,文章被传媒炒作后传遍全国,已经有不少学生模仿《赤兔之死》用文言写作。又比如,2001年有考生写《患者吴诚信的诊断报告》,于是,我们的同学就纷纷把抨击时弊的作文变成了处方笺,有人写诗歌得了高分,于是就涌现了大批“诗人”。然而,由于思想认识和语言表达上存在的差距,这样一些文章往往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又因为是模仿之文,也早已失去创新的意义。
  尽管高考有发展分的设置,但切不可刻意去追求发展分。要敢于创新,又要慎于创新。要选择自己感触最深而有话说的内容,采用最适合表现这一内容的表达方式,保持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见解独到的创新思维,并能够在行文中做到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用修辞,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是有内容、有个性、深刻透彻的特色文章。
  
  单位:四川科学城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