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抒写个性与自由表达

作者:王全民




  过去传统作文教学的许多经验,如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议论文的写法,记叙文的写法,说明文的写法,材料作文的写法,小作文的写法,话题作文的写法等等,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训练学生适应升学考试的需要。我们的学生经过这样训练之后,写出的是统一规范、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文章。这些文章缺乏生气,缺乏灵性,缺乏体现自我个性的创意,变成了索然无味的“新八股文”。
  作文教学的种种问题,归结到一个根本点,就是将充满人性美的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变成了枯燥、机械、虚假的应试训练。失落了学生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或为应试要求的得分点而作,或为印证某种高尚的思想而编,或为体现某项章法技巧而写,或为迎合教师的某种所好而撰……在忙于代他人立言的过程中,却失落了对于作文而言最本质的东西,即主体的真话、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作文教学非大改不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必须破旧立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让学生抒写个性,自由表达。
  
  一、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自由、自觉地写作
  
  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自主写作,没有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因此,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写作态度问题。在实践中,笔者的做法是,每新接一个班级,首先让学生将自己在小学或是初中写得最满意的文章找出来,然后作出自我评价,明确自己擅长何种文体、何种题材、何种风格。当然也有学生找不出令自己满意的文章,这部分学生就需要教师花时间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能写出较好的文章。笔者常采用的方法是,让这部分学生尽自己最大努力写出一篇文章,然后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一道认真修改,争取让学生自己感到满意。
  只有学生愿意写并且自信能写好,他们才会放开手写文章,作文教学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平时的随笔、日记是较好的作文形式,凡是学生自己有兴趣的,感触比较深刻,研究比较深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展示自己的才华的,都可以自由地写,不受题材、体裁、字数、时间的限制。学生写心理历程、成长过程,写体育评论、杂说杂谈,还写小说、诗歌。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从文章里可以看到一些他们表现自己的欲望,面对挑战的快乐和被激发起的兴趣。每次批作文不是给些干巴巴的评语,而是给予肯定,有些好的作文还应推荐发表、交流。学生作文中新的、有个性的东西被发掘了出来,就会很快乐,他们会认为原来我也能写。这样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写作的兴趣就更浓了。
  中学生作文如果无法体味成就感,也就无法领略作文的快乐,更不会自觉写作了。当学生不再视作文为苦差事,而把作文当成是一件愉快的事,能自觉进行写作时,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要做到这一点,常常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重视独创性的培养调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审视角度去观察生活,在作文中激发创造想象,强化创新意识,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个性化的生活经历、认识感悟、审美情感、话语倾向和表现手法。
  
  二、以个性化的生活经历、认识感悟、审美情感、话语倾向和表现手法释放学生心灵世界
  
  一个学生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同时需要“三个世界”的丰富与成熟: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心灵世界。一个健全的人的心智系统应该是三者的有机统一,其中关键是心灵世界。
  有些学生课余时间似乎只容得下电视节目、网上聊天、网络游戏,心灵变得贫乏,豆蔻年华,却缺乏才思。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就会出问题。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心灵世界”的素养往往来自文学艺术,文学教他们什么是美,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丰富。结合作文教学释放学生心灵就是要实现写作的个性体验,从而激发写作灵感。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把学生的眼光锁在狭小的学业天地之中,而应该促进学生一丝不苟地、独立地、自信地用严峻的眼光审视周围环境、人生大舞台,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勤奋好学、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探索未知世界。
  首先,要鼓励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如果学生能在不受压抑的情况下去写个人生活经历中的一些事,作文内容是不可能雷同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写,实话实说。其次,要激发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学生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和生活境遇的不同,往往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这种认识和感悟写下来。再次,要引导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感,对学生作文不能过分强调“文以载道”的要求,因为它们只是学生的一份习作,并不承担社会教化的责任。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写个性化的审美情感。再次,要爱护体现个性化的话语倾向,学生应当有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认识、感受和情感的权利。最要紧的是它应当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和认识,而不是尽写老师教的,而自己又并不完全认同的。最后,要提倡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自由表达必然能放飞心灵,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也就自然地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写法,突破了文体僵化的藩篱,体现了生命个性各异的风采。
  
  单位:四川广元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