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勤读勤练文自工

作者:朱利友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深知,现在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量少得可怜,加上作文教学缺乏系统科学的有效训练,这已严重阻碍着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扩大阅读积累?如何进行科学有效训练,指导学生写出佳篇?我的具体做法是:激趣、指导、鼓励。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是一种语言艺术,其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阅读量的大小,所以,语文老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如开展朗诵比赛,故事大王比赛,或就某一问题、某一现象开展辩论,要求每个学生定期编辑《小读者报》,报纸内容可以有自己的作品,可以摘抄佳作和一些名人名言,成语故事等。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评比,及时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让学生初尝课外阅读的甜果。以此来激发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从而为写好作文做准备。
  
  二、悉心指导学生写作佳篇
  
  “勤读勤练文自工”,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光多读还不够,还要多写多练。教师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应充当学生的引路者,应教会学生写什么,怎样写。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而我们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阅读量小,视野狭窄,积累的素材不够,写起文章来,内容假、大、空,感情不真挚。其实,胡编乱侃不能换来真情,真实自然的感情才会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感情的共鸣。至情出至文,至文感人心。老师平时就应要求学生写自己最熟悉,最关心的东西,写那些曾打动过自己心灵的东西。学生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当然,任何一种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写作是一种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要让学生把自己最熟悉、最关心的东西最精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要把自己情感更生动,更完善地表达出来,对学生进行写作理论指导,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要教会学生作文前要列提纲,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儿详,哪儿略等一些常识外,针对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还要教会学生以下几点:
  
  1、审清题目。学生要对文题或话题作文的提示材料认真分析,以便弄清其对体裁,选材范围,内容重点等方面的要求,然后再动笔,做到不偏题,不离题。例如审《和自己过不去的人》一题时,就应弄清这是要我们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写表明一个人性格的多面性,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几件事。结果不少学生写成别人和我自己过不去,这就偏离了题意,题目就变成了《和我过不去的人》。
  
  2、拟好标题。“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使文章脱颖而出,拟题能力不仅是一种语言能力,实际上还蕴含着审美能力,立意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拟好标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巧用修辞,巧借诗词歌词,逆向拟题,延伸拟题等。如:“生活需要喝彩(借代)”,“浪漫一身(谐音)”,“绿叶对根的情意(歌词)”等,这些题目充满青春活力和时代气息,使文章光彩照人,魅力无穷。
  
  3、立意要新。文章贵在求新,新奇的立意往往能给人以心灵的撞击。求新,就是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地审视标题或话题材料,选准最佳最新角度,从鲜活的材料中挖掘出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新意。如写“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话题作文,如果立意还仅停留在“团结”上,那就太陈旧,不如谈“合作”有时代感。
  
  4、构思要巧。茅盾主张作文“先求造意构思的精辟,方能有惊人的光芒”。有了鲜活的素材,生动的标题,较新的立意,还应有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结构安排。要么在写法上欲扬先抑,设置悬念,求异思维,要么改变叙述顺序,要么使用标新立异的结构形式。这样文章才能让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
  
  5、语言要鲜活而富有个性。如果一篇文章是一株茉莉花,那么鲜活而富有个性的语言则是茉莉花朵,茉莉花给人以美感,而花香更沁人心脾,令人陶醉。生动鲜活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比比皆是,口语、俗语、时尚语,多读多用,美词、佳句、好语段要注意摘录,并善用修辞,力求使语言风趣、俏皮,耐人寻味。
  
  三、鼓励学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理论的指导可以促使学生作文“升格”,创作热情同样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值得我们大加赞赏。老师的当众表扬和鼓励,会让学生品尝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读书写作的无穷乐趣时,他们的作文才能一天比一天成熟自然,不断进步。
  
  单位:安徽东至县东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