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新教材的诗歌教学

作者:王 彦




  中华民族是个充满诗性的民族,过去,我们的语文教育中一直忽视诗歌的教学,诗歌长久以来在教材中似乎只是可有可无的内容,教师感到头疼,学生深觉乏味,这样很可怕,我们的民族渐渐会成为缺乏文学鉴赏力,缺乏诗性的民族。这种情况跟学生的心理成长和知识渴求也是不协调的。因此,新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新教材也相应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分量,突出了文学教育的地位,诗歌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引导学生在诗的海洋里徜徉,哺育一颗颗美丽的诗心是随着新教材的出现而摆在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对教师自身的修养及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诗歌教学中做了如下探索,以力求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发诗兴,哺育诗心。
  
  一、诵读激发诗兴
  
  新大纲,新教材把多读多写提到了重要位置。多读多写等实践活动能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诗歌往往意境深邃,语言精美,声韵和谐。学习过程中诵读更是第一位的。诵读要能做到口眼并用,口到心到,不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声音的高低缓急、轻重,要读出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配乐朗读是一个很好的手段,集音乐、画面、朗诵等多媒体视听手段为一体,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诗兴,使之很容易进入诗歌情境。比如,学习《使至塞上》、《闻王昌龄遥有此寄》,预习时我布置大家给两首诗配上你认为最合适的音乐。同学们积极性很高,配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领会感情基调把握诵读节奏的过程,上课时互相交流,分别说出自己选曲的理由及表演配乐朗读,比较效果。欣赏余光中的《乡愁》时配上了低回哀婉的《江河水》;欣赏席慕容的《乡愁》则配上萧邦的《小夜曲》,宁静而深邃。这样的诵读,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掌握作品的艺术技巧,而且可以融合作品的精神于自己的眼前和心中,让人进入到一种可闻、可见、可感的意境里去。
  
  二、想象领悟诗意
  
  诗歌讲究的是形象思维,注重的是形象性、生动性、鲜明性,以情感人。要使诗歌具备这些特点,固然有多种艺术方式、艺术手法可运用,而最能表达自己情意的是选择铸造准确、恰当、生动、鲜明的意象。“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表情达意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之象,即一组物象,一个情景,一连串事件”。而这些意象呈现在诗歌中是语言的,是分散的,局部的,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是象征的,是暗示的,要把语言还原为形象,要把分散的局部的整合为整体的形象,要把模糊的不确定的形象重视为清晰的确定的形象,要理解形象的寓意,把握形象与意义之间的关系,都要依靠读者积极、充分而深入地想象,想象是诗歌鉴赏中主要的心理活动。因此想象力的培养与发展既是诗歌教学的手段又是目的。例如:欣赏余光中《乡愁》一诗,四节诗,分别有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由四个意象及诗句跳跃性的语言中所幻化的画面,领会诗中弥漫着的浓浓的乡愁。解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描绘画面。有时也把诗句扩展成一个语段。要求或构思情节,或摹写场景,或虚写人物,不一而足。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不仅把握了诗中的意象与意境,还能由此生发开去,与现实的社会人生联系起来,找出艺术与生活的契合点,领悟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真谛。
  
  三、创作哺育诗心
  
  诗和心灵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诗歌能够直接地、聚集地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诗歌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能够巧妙到宣泄感情发生、延续、收结的过程,对学生有天然的感召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抓住契机,启发学生的诗心,激发其创作欲望,并使之体验到创作的快乐。如学《乡愁》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创造式思维训练:假如要你来写“愁”,你运用什么意象?刘晴同学当场赋诗“乡愁是一座断了的桥,我怎么也渡不过思念的河。”获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在欣赏《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时,同学们被诗歌中欢快高亢的情绪所感染,恰逢此时,冬日的一缕阳光照进教室,照得人心里都是暖的,我即席要同学们以“冬日的阳光”为题作诗,抒发心中的感受,一时间,同学们妙语连珠,余阳光在他的小诗中说道:“我愿是那冬日里一缕阳光,直暖人的心田。”多美好的愿望!我也鼓励同学们在课余多读诗歌,多写诗歌,告诉他们:你能行,你也会写诗!在同学们的周记本中,我只要发现他们那富有诗意的话语,就给予很高评价。于是,我发现了彭勃同学的《白开水》:“我是一杯白开水/无色的,透明的白开水/那股股白气/如丝,如烟,飘渺无际/又如人不绝的梦境/我是一杯白开水/纯正的,沸腾的白开水/那滴滴明珠/如玉,如珠,流动无阻/又如人不绝的泪水/伤心一幕幕/回忆一幕幕/我的记忆永远是/那透明的液体/不经玷污!”尽管稚嫩,但又闪烁着耀眼的思想之光,迷人的想象之花。还有刘晴同学的《老师》,毕烁同学的《外公》,《刺猬》等等。
  所以,我相信,有了顺应时代的新观念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教材,再加上自己对新教材的不断探索,一定会在学生面前展示出繁花似景的语文教学的春天,任年轻的诗心飞翔其间。
  
  单位:湖南岳阳市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