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

作者:谢贵鑫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其中“写”更重要。从高考方面来说,作文要“写”,占的分数多;从将来方面来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要写工作计划、报告、总结、论文等等,“写”也是基本的工作能力。鉴于这种情况,课文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讲读,要在讲读的同时,还必须紧密结合作文教学,使两者高度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更全面的教学效果。
  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要怎样才能结合起来教学呢?课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才能提高,才能写出好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文本解读来促进写作。否则,是写不好文章的。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作者写文章和分析问题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就是模仿课文来写文章。
  例如我在教学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时,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课文,首先要表达一个什么中心,选择了什么材料来表现这个中心,再探讨怎样谋篇布局,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进而让学生明确这篇文章的中心是抒发作者怀念故乡,以至眷恋和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围绕这个中心,作者作了如下精心构思安排:第1至3自然段由眼前的榕树引出对故乡榕树的怀念;第4自然段写故乡榕树四周的景色(包括小溪、鹅卵石、少女、鸭子、石桥、石碑、小石狮子等);第5至6自然段刻画两棵老榕树的形象(包括有关榕树的传说);第7至9自然段写有关榕树的人和事(包括治癣、折枝祭祖、在纳凉避暑中讲“三国”和说“水浒”等);第10自然段写自己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第11自然段写从美好的回忆中回到现实中来(包括交代榕树和与榕树有关的人和事的下落);第12至13自然段与开头呼应。这样谋篇布局,就使得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楚。同学们完全可以把这种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来。如写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就可模仿课文来写。题目可模仿为“家乡的 ”,题目中的填空线上要填上什么词呢?引导学生思考,可填上“花草树木的名字、特产、名胜古迹、风俗人情”等。引导学生选择与所要写的“物”有关的人和事来写,可学习、参考这篇课文的结构和表述方式来写,从而表现热爱家乡的中心。
  
  单位:广东揭阳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