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试卷评讲策略初探

作者:段智勇




  讲评语文试卷时,也许老师们与我有相同的感受:教师在讲台上一题一题地说答案,再进行分析,学生在下面对答案,更正错误,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听得认真,改得仔细,但效果总是不太好。因此,我对试卷评讲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是抓住重点,讲典型
  
  试卷讲评课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全,按部就班地讲,而应有选择,有侧重。否则既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又难有成效。对此,教师要在阅卷后,尽可能地用双项知识细目表来分析全班的各项得分情况,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再结合学生的答题诊断清楚出错的症结,把握住哪些题目学生错得多,哪些错得少,错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需要弥补的是什么,等等。
  
  二是分析出错思路,把握规律
  
  因为平时上课重在基础知识的感性理解上,所以讲评试卷时就更突出到综合能力的训练上来。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综合能力,也就是把知识放在生活的环境中去,这样一来无疑讲评的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试卷讲评中不能简单地对答案、订正错误,而是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分析考查的主要和次要知识点是什么,综合体现在什么地方,解题的关键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什么是最佳答题途径,并总结出一定的答题步骤和方法。
  
  三是要区别题型,总结技巧
  
  相对来说,近几年考试题型题量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这为教师测评讲解提供了方便。但是教师还是要善于将试题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并教会学生进行比较性小结归纳。
  
  四是延伸发散,指引变化
  
  就考试来说,考查点是相对稳定的,但命题人却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设计题目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因为变换情境,学生很可能会由于思维的定势造成失分,此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所以每道题按原题讲完后,教师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同学生一道进行解题小结和反思。即对某个知识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延伸,引发设题解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五是学生评讲,培养能力
  
  一般来说,每道题都有学生做错,因此,我们就让做对的同学讲给做错的同学听,不只是讲答案,而是要讲这样做的原因。错的同学不只是弄懂答案,而是要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还要从自己的角度总结如何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这样,不仅避免了教师以成人心理强加给学生的“满堂灌”,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有时为了一道题的圆满答案,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为了说服对方,他们查字典,看课本,上网找资料等等,有时还请老师出面“评判”,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评价和欣赏的能力。
  总之,一节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要能抓住典型,择其要点,精讲精析的同时延伸发散,归纳技巧,更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提高试卷评讲课教学效率的目的。
  
  单位:江苏如皋市如城镇新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