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说话教学的基本方法

作者:王志栋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表述问题时,往往会出现表述不准确、不清楚或语无伦次的情况,使人听后感到不知所云。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强化了语文课堂教学中说话教学这一重要的环节,并在说话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说话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各种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促进读写能力的发展。我在说话教学中的做法是:
  
  一、由单项训练向综合训练过渡
  
  例如给学生下列意义相关的词语:“时间、世纪、年、月、日、时、分、秒、流逝”,要学生由这样一些词组成语段,中心是:我们要珍惜时间。或者给学生意义相关的几句话,让学生把这几句话组成语段。一般程序为:单词——组成短语——造句——复述——命题口头作文。
  
  二、朗读和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多读书并能背诵名篇、名段,口头语言的水平自然会相应提高。在进行教学时,我除了一些难度较大的文章给学生范读外,一般都让学生自己阅读。对话较多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抒情性较强的让学生带表情朗读。背诵的主要功能是训练学生记忆语言的能力,特别是熟记并运用那些含义丰富、感情深厚、语法规范、形式简练而表达能力强的句子。
  
  三、复述和评论
  
  复述能借助书面语言的结构和材料,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连贯的成段成篇的说话能力。例如我在讲初二语文《从三到万》这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后,分别复述“从三到万”的故事。在学生复述时要指导他们内容不能脱离原文,风格要体现口头语言的特点,即可以利用原文的条理和语句,也可以增加解说和想象,可以删减次要细节,可以变动句式和语调。复述形式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摘要复述和综合复述。无论采用哪种复述方式,都要让学生明白,机械重复和变相的背诵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唯有创造性的复述才能启迪智慧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评论能通过评价书面语言的内容和形式,训练学生就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境来发表意见,阐述主张的说话能力。如授《为学》这一课后,让学生评价贫、富二僧,然后联系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发表意见。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也相应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发言、答问、讨论和辩论
  
  这是训练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我在每一课授完之后,让学生轮流说一说听过这一课的感受,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懂,对老师有什么意见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的改进,而且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现代教学论的特点之一,是不仅注意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纵向信息交流,而且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横向的信息交流,使课堂教学形成纵横交错的信息交流网络。学生在这种语言环境中不仅接受来自教师和教材的知识信息,而且接受来自同学的知识信息。如在一次考试前夕,一位同学把自己的复习提纲、知识要点整理成教案,在讲台上向学生讲解,这无疑锻炼了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命题口头作文
  
  例如北京市特级教师宁鸿彬的口头作文命题《羊肉·菜汤·考试》。初看风马牛不相及,但有学生作出:“考试不及格,妈妈只给菜汤喝;考了高分,妈妈就给我做涮羊肉,这是我最爱吃的。昨天的晚餐,我吃的就是涮羊肉,不用说,是我又考了高分。但我拿着筷子,却掉下了眼泪,怎么也咽不下。我想,妈妈究竟爱的是什么呢?是我还是分数?”口头作文有一定的难度,要能够激起学生的思维。我的做法是学生自己出题,一般是学生常见到的一些现象。如一次学生的命题是《小议“起立”》。这位学生抓住上课时向老师问好这一动作,让学生展开积极的议论,谈谈自己的看法,效果很好,多数同学都谈了自己对这一细节的感想和看法。
  
  六、语文课外活动也是学生说话训练的较好机会
  
  一次学校组织观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后,我让学生讨论“学雷锋是不是过时了?”这一话题。学生根据目前社会上一些不好的弊端,众说纷纭。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的思想修养。组织朗诵会、座谈会、讨论、演讲会等也是常见的活动方式。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地按照规范化的要求亲自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增强适应语境的能力。
  另外,说写训练结合,是说话教学的最现实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作文,规定所写的内容同时也是要说的内容,所写出来的文章也同时能够反映说话的中心、条理、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技巧。写成文章后再要求学生加上语气、情态、手势等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的新型人才,要好好把握,大胆创新,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单位:河南鹿邑县基础教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