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张春华




  人人都知道,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习,总是与刻苦、用功连在一起,这就难免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如何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呢,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去亲近、了解学生,摸透学生心理,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抓求新心理,电化教学是媒介
  
  学生敏感性很强,喜欢新知识、新技术、新的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就感到新奇,学起来就非常投入。比如教《沁园春·雪》一课,我制作了一个教学软件,其中插入了充满激情的朗读和雄伟壮丽的景象(高原、雪山、长江、黄河、秦皇汉武、成吉思汗、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等动画)。播放时,学生仿佛融入了这恢宏的意境,顿感心胸开阔、精神焕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欣赏中来。在教《愚公移山》一课时,可放一段江涛的《愚公移山》CD,那美妙的歌声和滑稽的动画,一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课时,可放一段电影《红楼梦》的片段,用来介绍文中“护官符"提到的“四大家族”错综复杂的关系……电化教学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发挥作用,如同给学生注入了兴奋剂,使他们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分外热烈,这就促进了“乐学”。
  
  二、抓求趣心理,巧设开讲是艺术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就是说,兴趣是靠引导才逐渐形成的。良好的开讲,如同精彩的序幕,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它占用时间不长,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武汉语文教育家胡明道老师来我们淄博送课,是这样开讲的:“同学们,有三个数字让我非常感动,这三个数字是68、23、8,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数字能让老师感动,同学们的兴趣马上被激起,胡老师接着说:“这次预习课文以后,同学们一共提出了68个问题,有23个同学提了问题,李平同学自己就提了8个问题,是提问最多的。同学们这种好问好学的精神令我非常感动,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大家提出的共性问题,还有问题的,我们课下交流,好吗?”胡老师的开场白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讨论的是自己提出的问题,胡老师又讲得如此动情,学生怎么会不“乐学”呢?开讲是艺术,一个良好的开端,一定能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抓求异心理,尝试让学生当“先生”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我们抓住学生的“求异”心理,打破了多年来“你教我学”的常规,让学生当“先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了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了教学效率。在上课前,就选定“小先生”,指导备课、上课的方法,上课时,教师可选一段先讲,作示范性地分析,再挑一个段落让学生试讲。比如学习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一课,整体感知和上阕的分析、欣赏可由教师来做,下阕可找学生试讲。教师再根据学生讲解的情况,更深一步加以点拨,如“毛主席为什么要评价历史人物?”“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查缺补漏,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比较简单的课文,也可完全放手让学生来讲,有时学生的设计更为活泼多样,如学习《陌上桑》一课,“小先生”就设计了课本剧的形式,课堂气氛就更为活跃,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充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逐步形成了“课前指导备课——课上学生主讲——教师总结归纳——师生共同评课”的基本模式。这样的教学,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品质;而“小先生"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在讲台上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可见拨动学生的“求异”心,的确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抓求德心理,爱的力量无穷大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孩子一进入中学,背上的“包袱”又重了许多,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老师给他的压力也不小,“考大学”是他惟一的出路。学校只抓升学率,忽视了德育教育;家长只重视孩子成绩,视劳动为“低能操作”。因此,现在的中学生高分低能者有之,早恋、偷食禁果者有之,赌博、打架斗殴、抢劫杀人者有之,花钱雇人打扫卫生、写作业的,甚至雇人打架杀人的也有之……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不健康”心理的表现。假如一名学生仅有“大学生”、“研究生”的招牌,而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又怎么能报效祖国呢?如何消除学生的“不健康”心理,笔者认为,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劳动教育外,还要创造爱心来温暖学生。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好孩子、坏孩子诞生在父母、老师的言语中。”成功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在一个团结、上进、充满热情与真诚互助的集体中,老师和学生都以诚相待,以友相处,互相激励、促进,让爱的春风吹拂着每个学生,学生的心理一定会健康,因为“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另外,老师还应当自我加压、自我“充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课堂上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而不是在课下“猛补”,让学生学得轻松,过得愉快,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在自己的空间内去放飞自己的心情,这样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兴趣,把枯燥的学习变为快乐的学习,把熬时间变为高效率的学习,把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最终达到让学生会学、善学、乐学,再也不会“厌学”。
  
  单位:山东淄博市淄川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