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引领学生在美的课堂上徜徉

作者:周 慧




  语文课程具备美育的特殊条件。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丰富学生的感情。语文课本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和文章精华,熔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于一炉,给语文美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语文视为美学载体,从审美角度来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去欣赏美,感知美,领略美,识别美。
  
  一、欣赏自然美
  
  自然美就是社会生活中自然物的美。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层出不穷,千姿百态。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草虫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谢眺从层台累榭了望自然风光,写下这样的诗句:“不对芳春酒,还是青山郭。”说的是由于被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连酒都不想喝了。足见自然美有何等巨大的感染力。
  在自然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强烈韵律,获得生理舒适和精神愉悦,学生可以用自然美的滋养来充实和发展自己。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展示自然美的文章:
  当我们深入朱自清《春》的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春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它们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形成一幅生动的图画。
  《山中访友》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述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读这些文情并茂的优美文章,就是一次次美的洗礼,能从中得到美的陶冶。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激发起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感知社会美
  
  社会美是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直接联系在一起的美。实践活动的美,实践成果的美,实践主体的美,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美的具体表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得到发挥,从而创造出社会美。劳动者用智慧和力量创造出的劳动产品,无论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宽阔坦荡的高速公路,还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它们都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美的力量;人类的日常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往活动,凡是能够以恰当的形式显示人的健康向上的本质力量的就都有美存在。所以社会美的范围是十分广阔的。
  语文课本中的各类文章,凝聚着作者在社会实践中的各种人生体验,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对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具有明显的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
  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道德之美。文章一波三折,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学生读这篇文章,在人性美的浸润中,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
  再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介绍石拱桥优美的造型,表现了形式美;介绍我国赵州桥、卢沟桥的造桥技术,则表现了精湛的技术美。在这些审美感受中学生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朽创造,激起对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
  当然,生活实践中的社会事物并不都是美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共生。”(雨果)如课文《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和日本“爱国青年”的形象就是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社会美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丑的一面,使他们在美与丑的比照中,更强烈地感受到美的巨大感人的力量,从而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更多的美。
  感知社会美,学会辨析生活中的美和丑,这对学生造就自己美的人格,把握自己的生活道路,找准人生的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领略艺术美
  
  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的产物。艺术美存在于各类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中。艺术家的审美意识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得到了客观的体现,变成艺术形象,于是就成为可供人们欣赏的对象,成为传达和交流审美认识的工具。语文课本中的各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艺术创作,都属于艺术美的范畴。这些作品形象生动,真实感人,在一定程度上对读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如《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杨修之死》、《智取生辰纲》等。在语文教学中,师生披文入情,引发联想和想象,在充满愉悦的情境中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
  领略艺术美,学生在艺术美的熏陶中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自己,陶冶情操,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艺术美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马克思说:“任何一个对象对于我的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欣赏者的审美能力越高,他从艺术品中所感受到的美就越多。而人们欣赏能力的提高,又不能离开艺术的熏陶。艺术美使欣赏者的灵魂受到陶冶,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激烈冲突,唤起欣赏者的正义感,在这强烈的道德震撼中,激发起人的意志,提高人的品格,艺术美有如此特殊的价值,语文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
  语文教学一旦纳入了美育的轨道,课堂就会注入生机,师生的审美心理都会被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教师教学的兴趣都会不断增长,教和学都充满了愉悦心情,这样,语文教学的质量必将迅速得到提高。
  
  单位:浙江衢州市书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