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课堂教学要有反思意识

作者:许丽芬




  什么是教学反思?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增进能力的途径。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意识,是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
  从反思的时间上来说:分为教学后的即时反思和阶段反思。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当年在执教《记一辆纺车》时有这样一个导入的情景:
  师:今天学习第十一课《记一辆纺车》。昨天请同学们预习了,说说看,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
  生:我们不喜欢(异口同声)!
  (随堂听课的二十几位老师惊讶,于老师也感到意外,稍停,笑着说)
  师:不喜欢?那就说说不喜欢的原因吧!谁先说?
  ……
  针对这一教学中出现的“语文事件”,于漪老师在教后记中进行了反思:“备课时考虑欠周密,原以为学生会喜欢散文,想由此激发兴趣,引入课文,未考虑到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差异。课堂上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当即因势利导,先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强调该篇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实际应作充分的了解和估计,不可再犯闭塞眼睛捉麻雀的毛病;要继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力争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教学的即时反思,在自己上完一节课后,处理一个教学情况后,随即进行一种反思,在时间上强调这种即时效应,以便有目的地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剖析自己的教学状况,提出并修正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从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还有一种反思就是阶段性反思。
  近来,笔者正在进行作文专题训练,在练——改——评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意识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化,这种模式化既有利又有弊,利表现在功利的教学下,能见到一些教学实效,而弊在于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于是,又经过了一阶段的作文教学后,笔者写下了如下的教学反思:“作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解除心灵枷锁,抒发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情意心智,而作文教学的模式化,恰恰异化了这种写作的真正意义,使其成为一个纯技术、纯功利的写作教学的模式,要多动脑,采取多样的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在写作方面一定要多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知道学生关心什么,喜欢什么,有什么困惑等。”
  从反思的内容上来说,笔者认为可以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是对经验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教训的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有: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反思,对学生实际情况预估的反思,对备课的反思,对教师自身把握课堂的反思,对课堂实效的反思等等。
  拿以上列举的于漪老师对自己的《记一辆纺车》教学的反思中可以看出:于老师在她的教后记中也写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备课的反思,认为自己备课欠考虑,未考虑到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差异;二是对自己课堂应变情况的反思,应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因势利导;三是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继续提高驾驶课堂教学的能力,不断激励自己。这就是于老师自觉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使自己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事实上,在课堂教学的反思中,反思的内容是比较灵活的,如: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学生无动于衷,教师就要想:是不是我的问题太难,或者是学生没有很好听课;学生的落实情况不好,老师就要想:课堂教学过程是否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落实。
  从反思的态度上来说,这应是每一位教师的自觉的行为。如今许多学校的备课本上都设有“教后记”这一内容,然而许多教师要么熟视无睹,要么“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敷衍塞责,这种对待教学反思的态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停滞不前。“教后记”是教学反思的一种外在形式,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反思,而这种反思应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酝酿、思考、琢磨的结晶,绝不能只是肤浅地笼统地随意待之。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既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实验,因此只有认真、端正、执著地对待教学反思,才能早日拨开遮在课堂上的迷雾,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反思是要求教师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情景,通过实践与反思的不断循环,逐步解决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关注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效果,从而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进步。
  
  单位:武汉市新洲区阳逻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