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作者:张达富




  在推行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背景下,作文教学同样面临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教师不能仅仅教给学生作文技法,而是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流露,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唤起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一、激发学生自主作文的兴趣
  
  现在的作文教学仍然是教师出题目学生做作文,一些学生甚至不愿写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很简单,作文教学没有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缺乏自主作文的自觉性,主动性,被逼状态下写出的作文,当然缺乏真情实感,更谈不上作文技巧了。这样也导致教师教学难教,学生难写。
  我们应该明白,中学作文教学不是培养作家,而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学会表达,通过训练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锻炼,因此作文教学仅仅教给学生作文技巧是不够的,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使学生跃跃欲试,不写出来就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这样作文时真情才能从心中自然流淌,不加修饰,自然成文。
  学生的作文主动性从何而来?教师的引领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作文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作文的氛围中,情绪受到感染,内在要求得到激发。作文训练的内容应该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每到春天,万物勃发,大自然生机无限,在这个时候,让学生亲近自然,感悟自然,引导学生从历代文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得”的经验中,体悟自己的心得,“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文不是写作技巧和写作理论的重现,而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探索。所以培养学生的灵性和悟性,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一环。
  
  二、营造为文环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的人和事,都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原动力。在印度洋海啸发生以后,学校发动学生捐款,这同样是我们开展人与自然对话的极好机会,于是我们利用这个氛围,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人与自然”的看法、想法,学生还是有话可说的。作文变成了开发学生心灵的园地,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作文就是心灵的拷问。
  
  三、作文讲评的正强化,使学生形成积极写作的心理态势
  
  学生作文写出来了,教师要抱着赞赏的态度去欣赏学生的作文,因为这是与学生进行书面交流,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很好的契机。英国巴克莱博士说:“一个人总期望你常常从他最好的方面来看他,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从而经常做出最好的表现。”作文评讲一样需要正强化,所谓“正强化”,是指通过对某种正面行为的赞扬和鼓励,促使该行为能再次出现或继续保持,他是一种正面引导。
  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美点。
  学生作文要先求其通,然后再求其美。能够把话说通顺,做到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这已经是比较不错的学生了。实事求是地说,真正能够做到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的学生不是很多。放眼高考作文,有多少学生达到了这样的要求?越是基础的越显得重要,文通字顺看似简单,其实很不容易。我们在评讲学生作文时,必须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去激发学生写通顺的文字,流畅的文章。
  第二、尊重学生个人的体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同样一种事物,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独特体验,是我们开发作文资源的很好途径。把全班同学的体验集中起来,学生的经验就丰富多了,在互相促进的氛围里,学生的心灵受到促动,作文的欲望会更强烈。
  第三、评讲的时候以积极地鼓励为主,老师不能老是盯着那几个人,那样学生容易不服气,造成逆反心理,要把每个学生都要评到。抓住某个美点进行表扬,实现作文评讲的正强化,鼓励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励性的评语,使学生获得强化,学生就会把作文当作表达自己心灵的窗口,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达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如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日可待。
  
  单位:江苏响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