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试论话题阅读教学法

作者:孙学锋




  在阅读教学的一定阶段,由教师提出或学生质疑生成话题,形成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围绕某一话题,边阅读边讨论,这是语文教师常用的手法,也是不少阅读教学研究课的重头戏、“课眼”。我们不妨把这种围绕话题安排教学流程的阅读教学方法叫做话题阅读教学法。
  
  一、话题阅读教学的特征
  
  我们先来看一组关于《孔乙己》阅读教学的话题设计:
  *从孔乙己“脸色”想到的
  孔乙己脸色由“青白”到“红”,再到“灰”而“黑瘦”,抓住这一特殊细节,结合阅读全文,从脸色变化看孔乙己性格的逻辑发展。
  *小学徒的作用。
  “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见证人”、“中国的若瑟夫——童心未泯的看客”、“仅存的社会良知”……你同意哪些看法?
  *谈“笑”
  品读文中有关“笑”的语段。从“笑”中你看出怎样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现实?
  *你对孔乙己是怎么看的?
  “多余的人”、“既可怜又可嫌”、“孤独的人”、“无望社会中无望的人”、“封建科举的牺牲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不变的“行头”——话说孔乙己的长衫
  从孔乙己的穿着看他的性格,人生。
  *研讨中心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孔乙己的结局
  “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孔乙己结局有哪些可能性?阅读课文验证各种假设的合理性。
  *“孔乙己打官司”
  “孔乙己”被丁举人滥用私刑双腿致残后的反抗[?]
  综观这些话题阅读教学设计,它们虽然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切入,有的侧重于理解分析,有的侧重于体验、涵泳,但都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反映出相似的价值取向。
  
  1、指向性:有利于提升阅读水平。
  话题或是指向文本的基本内容,或是提供阅读的线索。围绕话题,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有什么感受谈什么感受,碰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既不是人为肢解把阅读教学课上成支离破碎的语言知识课,又不是无目标的牧羊式漫淡,而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深入阅读。同那种预设具体框框的某些目标教学不同的是,话题阅读教学更符合阅读的原生态,更注重目标达成的过程和方法,因而更有利于阅读水平的真正提升。
  
  2、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如果把经典文本比作一座小型宝库的话,话题是来自宝库入口的亮光,是进入宝库的便捷通道,最近在眼前的一堆钻石。独到的话题,是师生共同的趣味中心,是师生与文本之间思想感情共鸣的最和谐的频谱。它不同于“声光电”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外部刺激,这种来自文本自身魅力的吸引,才是阅读最根本最持久的乐趣所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举手,七嘴八舌的议论,面红耳赤的争辩,往往出现在话题阅读教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3、开放性: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话题阅读教学不追求答案的精确唯一,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独立思考、体验、想象的空间。不少话题,深入探讨可成为一个专门研究性课题,随便议议又是无穷妙趣的一次品尝,精彩瞬间的一段回放。这种伸缩自如的特点符合阅读教学的实际:学生始终在“最近发展区”活跃、放飞,小组讨论,全班发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说,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
  
  4、探究性: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
  话题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给探究性学习带来可能。话题阅读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引导学生生成话题还是研讨话题,都需要学生充满兴趣,大胆想象,独立思考,深刻反思,积极交流……这些无不与创新品质相关。
  
  5、综合性: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阅读教学的三维要求如何整合在一个有机活动中?话题阅读教学是一种有益尝试。话题阅读教学从内容到训练方式和达成目标都具有综合性。尤其是在注重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摒弃过去空洞说教人为拔高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真实感受,在与文本、老师、同学心灵对话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话题阅读教学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语文教学从“训诲——驯化”型,到“讲授——训练”型,再到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对话”型,根本性的转变就在于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话题阅读教学就是有由头的“对话”。它围绕文本的特点、中心,师生共同参与、自主参与,师生共游一处胜景,共享一顿文化大餐,充分体现话语平等,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它有利于克服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不顾语言环境,对语文知识作过细的分析,语文课成了知识的剖析课;(2)架空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漫无目标的讨论,语文课成了概念的演绎课;(3)曲解文本内容,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式的分析,语文课变成了课文的肢解。当然,话题阅读教学真正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师有无清醒的坚定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否则,把话题阅读教学又上成“专题讲座”,不积极“对话”,充分“互动”,一味牵着鼻子走过场,话题阅读教学的优势,便又荡然无存。
  
  二、话题的生成
  
  话题生成当然离不开文本。精彩话题是经典作品丰富内涵、经久不衰艺术魅力、极高阅读价值的体现。话题生成也必然离不开认真阅读。精彩话题必是教师或学生深入阅读、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终丁有所发现的思想火花的映射,是个性化阅读灵感的表露。没有认真的阅读,是生成不了有价值的话题的。
  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话题,在阅读教学中,不但能尽快激趣、定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讨论,而且也给学生生成话题作了示范: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读!但是,话题设计应当从学生实际考虑,尤其要多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自己生成有价值的话题。
  学生生成话题,从大胆质疑开始。话题生成就是问题生成,只不过话题比一般问题范围大、容量大、开放度自由度大,不一定用问句形式出现,是基本问题、重要问题罢了。鼓励学生不断问“为什么”,不断假设,就会生成话题。一开始,对话题的质量要求不宜太高。有了一定数量的问题,就可以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生成有质量的话题。
  如何处理那些冗余、肤浅甚至搞笑、“无厘头”、“脑袋急转弯”式的问题呢?现以最近议论较多的“孔乙己打官司”为例(见《中学语文教学》2005.4)谈谈话题生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孔乙己》时,假如有学生提出“孔乙己打官司”的话题,我们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应当惊叹于学生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我们太缺乏这样的想象力了,我们太需要这种想象力了!然后,我们要看到学生发言背后心路历程、潜藏或流露的强烈感情:他们已被文本感动,他们太同情孔乙己的不幸,太痛恨丁举人的不义、残暴了,他们想到了用法律严惩恶人……但是,我们同时会发现,学生在用今天的眼光看待文本中的世界,这里可能存在误区:①对当时社会背景认知不足——那是个黑暗得无处讲理的社会;②对孔乙己性格认知不足——孔乙己的反抗精神表现在哪里?③对孔乙己打官司的条件认知不足——自身用手“走”路,仅存四文钱还讨酒喝了,周围的人不但见死不救,反而继续取笑,从精神上摧残……想到这些,我们绝不会以一句“孔乙己打官司,从何说起?”打发学生,相反,我们会做以下几件事:
  1、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肯定学生的首创精神。在肯定学生大胆想象之后,让学生说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准备怎样解读这样的话题。对学生意见的重视,就是对学生的鼓励。总之,什么时候都应当把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在第一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