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诵读欣赏课的五步教学模式

作者:傅会云




  诵读欣赏课,作为一种独立的、全新的课型,如何上?我们从上海育才中学“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八字四步教学法中得到启示,初步探索出一条诵读欣赏课的五步教学模式,即“读、想、品、诵、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读。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法宝,诵读欣赏的诗文都具有十分美好的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此步骤可灵活安排教师范读、齐读、小组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在读的过程中或由老师讲解或由学生加以评议,解决生字读音、重点词语释义、朗读节奏的划分等。这样学生不但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表达,而且能在诵读过程中主动探求新知、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语言风格等。
  二、想。想即想象。苏轼谓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岂止王维诗如此?中国古诗词中有许多作品都堪称即景生情、情景共生的杰出“画作”。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都画意盎然。学生在适当诵读之后,教师可以当堂给学生几支粉笔,让学生作画,想象作品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该如何着色,有哪些特点等。座上的学生也须拿出彩笔,几人合作,整体构思画的布局、色彩、效果等,将想象中的画面变成视觉图画。这样他们对诗词的意境就会有更直观的印象。
  当一幅幅充满创意的画作“诞生”于学生之手,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便会油然而生,此时,不妨让学生用诗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小组画作的画面及创意。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些诗文意蕴空灵,内容抽象,不便将其美术化,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其情韵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怎么办?依然借助想象。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每个学习小组讨论,准备为诵读欣赏的诗文选配音乐——是节奏明快的,还是情绪抑郁的?是激情洋溢的,还是舒缓柔婉的?是选择管乐器还是弦乐器?配乐的过程就是想象创造的过程,也是深入领悟以至豁然开朗的过程。
  有了音乐还得有配乐朗诵。配乐朗诵时如何处理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将配乐后的朗诵录好音,带到课上交流。在对话式的探讨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这样处理的原因及用意,使学生对于诗文的整体感知和感悟更趋深入。
  当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将文本与学生的想象“对接”,促进学生深入并深切地感受和领悟诗文主旨。
  三、品。品析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品内容、品特色。初中生人生经历少,积淀还不丰厚,对诗文的理解也较肤浅。“品”对不少学生来说有点难度,这需要教师相机指导,随堂进行点拨。起始阶段可先抛给学生几个范例,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的感觉是仿佛是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再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出了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的大景与一片白帆顺风而来的小景相互映衬的美好景象,画面非常精彩。当然,这仅是几个范例,分别从用词、诗句、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设计,起提示作用。学生完全可以抛开范例,自由探求、发现、品析出个性化的感悟。这样,课堂上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各种见解、感受相互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将品析鉴赏活动引向深处。
  四、诵。“教科书各单元‘诵读欣赏’部分的诗文都要求熟读成诵,古代诗文一般应达到背诵的要求。”这是语文教材上的明文规定。当诵读的声音再次在课堂上响起之前,可向学生提出相关的要求,如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体会作者的情感脉动、作品的美妙意境等。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在诵读时充分感知语音、语气、语调、语法、语体和感情等。诵读越多,记忆的内容越丰富,语言境界便会自然提高,语言内容也会自然丰富。这样熟读成诵,以至于应用时脱口而出,便形成了丰富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语感,训练语感应走熟读成诵的路子。”
  五、展。展即拓展。教学诵读欣赏材料,我们可以将课内诵读向课外积累延伸拓展。如诵读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后,可布置这样一道拓展题:“月”通常是古典诗歌意象中思乡怀人的载体,同学们也记诵过许多咏月名句,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吟咏之。又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诵读欣赏材料《古代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秋词》)后可布置这样一道拓展题:“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象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请收集整理描绘四季景色的诗各两首,小组合作,课后吟诵。这样以点带面,开启心智,激活思维,增加积累,丰厚文化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读、想、品、诵、展”这五步教学法重在引导,引导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心灵对话。师生互教互学互动,最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单位:江苏东台市廉贻镇枫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