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试论宋代女子爱情诗词的艺术特色

作者:张 鹭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五次高峰,涌现出不计其数的佳作。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流传下来的女性作品历历可数,能够千古留名的更是凤毛麟角。但在宋代的词坛上,却出现了几位知名的女词人,如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等。在《唐宋词鉴赏辞典》中收录了李清照的词25首,朱淑真的词6首,阮逸女、蒋兴祖女、淮上女及慕容 卿妻等词均为一首。据《唐宋词鉴赏辞典》记载,有《李易安集》十二卷,《漱玉词》一卷,《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六卷等,今均佚失。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漱玉词》一卷。李清照的词,令慢词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形成了著名的“易安体”。朱淑真为宋代著名女作家,善诗词,工书画,晓音律,其作品清新婉丽,情真意切,忧怨悲愤,跌宕凄恻。后人辑其诗词名曰《断肠集》。宋代女子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卓立于世,几百年来吟诵不绝。通过她们的作品,我们可以揣摩到她们的思想、情趣,可以管窥她们的生活处境及所处的社会风貌。
  
  一、表达感情的真挚浓烈
  
  女子由于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其精神也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她们又不能像男子那样金榜题名,出入仕途,隐啸山林,浪迹河山。“情有所感,不能无所寄,意有所郁,不能无所泄。”在苦闷、沉默中,诗词就成了她们感情爆发、寻求解脱、抒发性灵的工具。在这里,她们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她们的心灵找到了一处可以追求平衡的港湾,她们心中真挚的爱与强烈的真性得以展示。如李清照十六岁的作品《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表现了少女天真活泼及初见未婚夫婿时的慌乱、害羞的情态。一位娇美纤弱的少女在清晨露水未干的花园里无忧无虑地尽兴荡着秋千,玩累了,无拘无束地休息片刻,衣未换,手未洗,甚至连荡秋千时脱掉的鞋子也没有穿上,正在这时,突然“他”闯进了花园,这一意外事件使她惶急不堪,扭头就逃,狼狈的连鞋也忘了穿,金钗也滑落到地上,但是她逃到门边,却又站住了,好奇心的驱使使她想偷看一下“他”,但又怕他看透了她的心思,于是一边倚门掩身,回头顾盼,一面却又有意无意地把玩着青梅,“却把青梅嗅”。这首词塑造了一位动人的少女。她天真、娇羞、好奇,对爱情生活大胆向往,性格刻画十分成功,栩栩如生,使人如身临其境。
  在宋代女作家笔下,反映她们大胆追求爱情的作品不多。多写得颇为含蓄,内敛。但有一个人却是例外,她就是朱淑真,她清才丽质、工诗善画、多才多艺。她幼年所作的《秋日偶成》诗云:“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这不仅反映出她自恃才高、放诞风流的性格,而且她的择偶志愿也十分明晰:那就是儒雅英俊、学识广博、风流倜傥的萧史一类人物,是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的终身伴侣。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这首恋情之作反映她于含烟带露的黄梅季节来到湖上,在与恋人相见后,被留下一块游玩。正是两人携手漫步欣赏湖中的荷花时,突然间下了蒙蒙细雨。为了避雨,他们在极其僻静的去处停留下来,窃窃私语,相亲相爱,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爱情烈火,不顾羞怯地倒入恋人的怀抱。这时默默无语,如痴如醉地享受着人间美好恋情的幸福,一度欢乐之后,最后不得不分手了,这时难舍难分,是最难过的时刻。回到家中,总觉空空荡荡,百无聊赖,连妆台都懒于靠近,哪里还有心思去梳妆打扮!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两句。这一种近似放荡的爱情表白,写得淋漓尽致,毫无保留。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敢于写出这样的词句,表现了她对爱情勇敢大胆的追求。
  但是无论她婚前有没有情深意重之人,她的终身大事也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淑真也不能摆脱这个锁链,由于父母不能依从她的主观愿望为之择偶,更兼她心中有一个理想的情人,所以她幽怨哀伤,悔恨交加:
  “门前春水碧于天,坐上仙人逸似仙。
  白璧一双无玷缺,吹萧归去又无缘。”
  ——《湖上小集》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愁怀》
  两个才貌不宜之人,强匹成偶,组成无爱的家庭还不如自己守贞不渝,世上根本没有夫妇一伦。这两首小诗中诅咒愤恨之情溢于言表。
  父母之命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人枯燥无味的夫妇同居,而她又不甘于这种枯寂的生活,她鄙视浅薄的丈夫却没有脱离这种婚姻的能力,那么她只有消极抵抗,而进入浪漫的追求了: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哪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元夜》
  真情真性的流露,只能带来悲剧:不仅不为夫容,不为世容,而且也不见容于父母。在她死后,她的全部遗稿被父母付之一炬。
  
  二、风格含蓄蕴籍,深沉庄重
  
  随着父权制的日益巩固和强大,女性在各个领域里遭到了全面的失败,在传统文化的塑造下,女性从性格到气质甚至外在形体都被无情地压抑和扭曲。对于没有地位的妇女来说,爱情的命运就是她们的根本命运,而这恰恰是她们无法主宰的。在女性心目中,丈夫不仅仅意味着自己的配偶与伴侣,而且还意味着更多的东西,有更多更微妙的社会历史内涵。她们的闺情词,伤春悲秋,相思怨情,甚至自哀自怜。一方面是理想婚姻的追求与夫妇间真实爱情的写照,在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在特定的历史年代,女子对于自已命运的茫然无措。由于无法独立生存而不得不从属于男性,这种从属地位使她们在潜意识中时时为自己的爱衰见弃担心,实质上就是为自己的前途恐惧。
  在先秦时期,当女子的天性还未被封建礼教严重束缚时,一切还能比较顺乎人性地自然发展,女子一旦爱了就毫无顾忌地向男子求爱,“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召南·摽有梅》)而且在交往中也是大方而自信的:“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到了宋代这种泼辣大胆、直抒胸臆式的诗句就不多见了,代之的则是含蓄的风格。
  魏夫人的《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这是首春日怀人之作。人们评之为:“其尤雅正者,则《菩萨蛮》云云,深得《国风·卷耳》之髓。”此词看似温雅有致,实则感情十分浓郁。这种感情用巧妙的方式婉转曲折地表现了出来。“鸳鸯”成双成对反衬女主人公身形影只,“出墙红杏花”使人联想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写得自然深沉庄重。
  “独自临池,闷来强把阑干凭。旧愁新恨。耗却年时兴。鹭散鱼潜,烟敛风初定。波心静。照人如镜。少个年时影。”
  ——舒氏《点绛唇》
  舒氏因翁婿不合而被父亲强留家中,与其丈夫生离。这对相爱的夫妻被活活拆散了。她的悲痛、苦闷是十分深沉的,但是却不能流露出来。词中对其苦闷的原因也只是轻轻一点,“少个年时影”,以当年夫妻同游的欢乐对照如今形影相吊的凄凉,构思新巧。对于造成这一悲剧的父亲怨而不怒。
  
  三、语言朴素自然,联想柔婉纤细
  
  在中国文学史上,爱情诗词作品可谓源远流长。知识分子有托儿女情、言君臣事的传统。晚唐五代时期形成花间词派,大写闺情,而且绝大多数的作品堆砌华艳的词藻、铺锦列绣、雕章琢句,多写女子的容貌服饰体态,而较少触及她们的思想感情较深层次的内容,风格香艳绮靡,题材狭窄。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中女子娇弱无力,让人怜爱,百无聊赖,慵懒多情。但这只是外部浅层次的描写,给人的感觉并不真实。翻开女子真正的爱情作品,这种感受就更为鲜明。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戴复古妻《祝英台近》
  这首词纯用白描,词语明白如话,感情深沉真切,反映了封建时代男子可以为所欲为而女子必须从一而终的不合理制度造成的悲剧。词人心中意,眼前景,口头语,脱口而出,落笔而成,不事雕琢。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陆游与唐婉夫妻伉俪情深,而因婆媳不合,陆游被迫休妻。之后,一个另娶,一个别适,但是两人心中的爱情却深藏肺腑。一日游沈园,两人偶然相遇,陆游感慨万千,在沈园墙壁上题下千古绝唱《钗头凤》。这首是唐婉和陆游而作,作后不久她就抑郁而终。而陆游在临死前不久还一再写诗忆沈园之遇。这首诗,直接点明了造成两人生离死别的原因,“世情薄,人情恶”,深刻抨击了封建礼教,抒发了她改嫁后的难堪与凄苦,字字血,声声泪,不用修饰,催人泪下。
  女词人的作品一般不着眼于文学技巧,而是注重感情的表达。在女子的诗词中,联想丰富,联想的事物较为女性化。如:纤细柔弱、饱含离别之意的“柳”,飘泊无定、难觅归宿的“柳绵”、“柳絮”,风雨黄昏的落花,无言逝去,恰似一脉愁怨的“流水”,“花自飘零水自流”,淡烟疏影、潇潇细雨等等。这些事物长期以来在中国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本身就具有某些特定的意蕴,而女作者撷取这些意象,更反映出她们心理的细腻与哀婉,使她们的作品具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和凄凉的情调。
  通过宋代女子的爱情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宋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在今天,社会上仍存在着事实上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女性为了赢得自身的解放,仍须与传统势力作坚决的抗争,正视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单位:河南周口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