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柳毅传》:意气书生为侠客

作者:王全民




  用书生的形象来表现侠客的作风,李朝威的《柳毅传》实在是出色之作。书生柳毅为了打抱不平而替饱受虐待的龙女传书,正是侠客作风的具体表现。在故事发展到钱塘君硬要说服柳毅娶龙女时,柳毅虽有“叹恨之色”,却终“不诺钱塘之请”,反映了知识分子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龙女的处境就是当时一般妇女所遭受的凄惨命运的真实写照。最后龙女宁愿舍弃高门,不惜一等再等,终于得到了与柳毅结婚的机会,也正体现了当时妇女追求人身解放的初步要求。钱塘君是作者所塑造的理想人物,这在唐人传奇小说中的确是罕见的,那种快人快语、天真直率的作风,让人马上联想到“黑张飞”、“莽李逵”等艺术形象。
  柳毅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也是作者着力歌颂的人物。他在泾阳路上邂逅“蛾脸不舒、巾袖无光”牧羊于道旁的龙女,出于同情主动向龙女了解情况。当龙女向他倾诉了自己的悲惨遭遇之后,他义愤填膺,气血俱动,毅然答应龙女托他传书的请求,并且恨不得立刻飞到洞庭,一下子解除龙女的痛苦。柳毅为龙女传书,是出于义愤和同情,没有丝毫的自私的动机,完全是光明磊落的侠义行为。更能体现这种“书生侠客”形象的是“宴会逼嫁”这一情节。在龙宫宴会上当钱塘君借酒逼嫁时,柳毅并未半推半就,趁机娶了既同情又有一定好感的龙女为妻,而是冒着生命危险,直斥钱塘君的无理行为,捍卫了自己的“义行”和“操贞”,这正是“侠客”的行事风格。如果到此为止,那么柳毅也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形象。作者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在洞庭夫人举办的宴会上,柳毅面对有“依然之容”的龙女,流露出“叹恨之色”,又有了“书生”之气,他恋恋不舍的辞别了龙女。也许正是由于柳毅具有这种“书生侠客”的气质,所以当龙女化作卢氏嫁给他,却担心自己是异类时,他毫不介意,安慰龙女:“从此以往,永奉欢好,心无纤虑。”作者浓墨重彩的刻画了一个多情、善良、诚实、勇敢的“书生侠客”形象。
  小说的另一个人物龙女,着墨虽不如柳毅,但同样刻画得栩栩如生。龙女嫁给泾川次子,可是“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又遭到“爱其子,不能御”的公婆的“毁黜”,被赶到荒野牧羊。龙女“风鬟雨鬓”,憔悴困苦之状连“陌上人”都“不忍视”。当柳毅答应替她传书洞庭时,她感激涕零地说:“脱获回耗,虽死必谢。”柳毅分别时有意无意的一句“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她却认为是话中有话,便在心里播下了爱情的种子,真诚地向柳毅表示:“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后来柳毅断然拒绝了钱塘君的借酒逼婚,她不知柳毅的真实想法,因而感到不可理解。柳毅辞别龙宫之时,她又流露出恋恋不舍的情感,其“依然之容”让柳毅深受感动。柳毅离去之后,父母欲把龙女配嫁与“濯锦小儿”,龙女“闭户剪发,以明无意”,一定要嫁给柳毅,所谓“当初之心,死不自替”。龙女一心要嫁给柳毅,除了要报恩之外,还因为她深深地爱上了柳毅。经过龙女的据理力争,终于如愿以偿。龙女以卢氏的身份嫁给柳毅,一开始还不敢言明真相,柳毅问她,龙女却有意支吾:“人世岂有如是之理乎!”直到生子之后,她才向柳毅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并言明了自己与父母斗争的经过。这些说明龙女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勇于追求自由幸福的妇女形象。
  洞庭君与钱塘君虽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但作者同样写得生动鲜明。钱塘君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作者巧妙地安排他的出场就赋予他个性特点,他大战泾川,杀人六十万,伤稼八百里,吃掉泾川次子,形象地写出了他疾恶如仇而又行事鲁莽的性格特点。在宴会上他使酒逼婚,又显得简单粗暴。但他胸襟坦荡,知错就改,柳毅斥责他“乘酒假气”,“以威加人”,他立即“逡巡致谢”,作了自我批评,最后还和柳毅成了好朋友。一个侠肝义胆、疾恶如仇、襟怀坦荡而又不失鲁莽急躁的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洞庭君“含纳大直”,他初见柳毅时态度十分谦逊,听完柳毅的介绍,看完女儿的书信,悲痛得“以袖掩面而泣”,并深怪自己把女儿推向火坑,也对钱塘君救女儿时滥杀无辜,广伤稼禾的过激行为提出了委婉的批评等,都说明他是一个和蔼可亲、心地善良、宽宏大度的忠厚长者。
  《柳毅传》和其他传奇小说一样,采用了史传文学的手法,创造了一种以人物为主的传记体形式的小说。这种小说可以表现一个人完整的一段的生活或一生的经历。它结构完整,线索单一,但灵活多变,容量极大,便于刻画人物,铺陈故事,描绘环境。这篇小说以柳毅为中心形象,辅之以龙女、洞庭君、钱塘君等形象。其次,在内容上,人成为了描写的主体,取代了神鬼怪异的地位,即使是那些带有志怪色彩的作品也赋予神仙鬼怪以人的社会属性,小说中的神仙鬼怪只不过是现实社会的幻化产物。这种人性与神性融合在一起的复杂的艺术形象,已和六朝小说中纯粹的鬼神有了巨大的差异。
  《柳毅传》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极高,故事又富于戏剧性,所以它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广泛流传,后代很多戏曲都取材于它。早在唐朝末年就有根据这个故事写成的《灵应传》,宋元戏文中有《柳毅洞庭龙女》,元代尚仲贤的《柳毅传书》杂剧,李好古的《张生煮海》的杂剧,明代有许自昌的《桔浦记》传奇,黄维楫的《龙绡记》传奇,清代有李渔的《蜃中楼》传奇,现代很多地方剧种中仍有《张生煮海》这一剧目。甚至还将其搬上荧屏,柳毅传书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唐代以后它早已成为文学典故被经常引用。
  
  单位:四川广元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