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四种角色

作者:蒲春花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语文教材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为学生的写作做点什么实实在在的工作呢?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值得反思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扮演好写作活动的四种角色,即引领者、示范者、点拨者和举荐者。
  
  一、语文老师,作文入门的引领者
  
  语文老师首先是学生作文的领路人。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也有哲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还未入门,如何学习作文?入门的关键就是学生要有作文的兴趣。我们不谈让每一个学生喜欢写作,但要努力让每一个学生不要拒绝写作。教会学生不要拒绝写作这是一项艰巨漫长的工程,非一日之行可得。纵观我们现在学生群体,一类是对写作有着一定程度的爱好和兴趣;一类是对写作谈不上兴趣也谈不上反感;一类是写作没有基础感到头疼避而远之。语文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作文教学和写作评改,当对这三类学生做到层次分明、心中有数。那么激趣引领、点燃学生写作的欲望便是首重之事。语文老师不妨和学生“五谈”:
  一谈老师自己的写作经历和体验。老师的写作经历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的真切体验往往更能触动学生写作的心弦。
  二谈文学名人的创作经历和故事。文学史上名人大家的写作经历中往往充满了许多轶事,特别是成名经历、创作故事具有引领学生的教育意义。
  三谈同龄学生的写作成长历程。老师过去的学生学习写作成长提高的故事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发学生写作效仿的欲望。
  四谈学生作文中的可喜进步与亮点。语文老师要学会让学生轻易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如对于学生作文的第一次评改、批语和二、三次及以后作文的评讲应先以鼓励为主,评点亮点,委婉批评和建议,逐层递进。
  五谈社会生活不能拒绝作文。从生活中来,着眼生活、放眼未来,告诉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我不一定能成作家,但不能拒绝作文。
  
  二、语文老师,作文实践的示范者
  
  笔者主编的校刊《南河》“回音壁”经常会有这样的留言:我们好想看到老师自己的文章。这是不少学生的心声。其实,我们很多学生在听我们老师大谈文章如何构思如何写作时,更希望能见到老师的示范文章。如果一个老师在教室宣读老师的文章,他的学生会用心聆听,用心欣赏,他们表现出比听其它范文更集中的注意力,他们更会为老师的好文章而传颂与模仿。老师下水,锻炼了自己的笔力,显示了老师的魅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闲暇之时、写作课堂,不妨来个“三写”。
  一写同题作文。老师和学生一同写、比赛写,这是无与伦比的动力。
  二写精彩片断。在学生作文批改中,适时为学生提供老师的修改片断,或换写,或补写,促其文章升格。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中渗入老师的语言增添的魅力。
  三写生活随笔。老师通过写一点对生活现象的思考、经历后的感悟和体验、对人生、人性、人情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思考生活。
  
  三、语文老师,写作细节的点拨者
  
  当前的写作教学现状,讲的多、写的少;写得多、改的少;改的多、评的少。具体而言,就是在作文教学中,讲授技法的多,对应训练的少:老师在教学中讲了过多的写作技巧,如何写人、如何写事、如何写景、如何情景交融等,但针对性训练达标活动少得可怜,写作成了纸上谈兵。写作训练的多,详细批阅的少:有的班级每周有周记,天天有日记,或三两天一篇话题作文,训练量大但没有有价值的批改,训练流于形式,写作没有实效。批改次数多,但没有评其要点。如进行细节描写写作训练,评点就要围绕细节描写的特点把握来进行,或赞其亮点,或点其不足。因此,建议写作指导要做实“三不”。
  不可贪多。一次作文训练只能解决一二个问题。今天讲心理描写,就围绕心理描写来作文;明天讲环境描写,就写关于环境的片断或强调作文中一定要有环境描写。如此的作文教学,才有针对性,也才有生命力。
  不可贪讲。作文的细节指导讲究点到为止。关键是范例品评和模仿训练。教师要尽量浓缩讲述内容,做好范例精选,指导学生进行细节写作,留足训练时间。
  不可随便。作文教学不可随便,因为我们时间极为有限,而写作的任务繁重有余。作文教学课前要充分准备:一是设计好主要流程,按部就班;二是精选好写作范例,信手拈来;三是归结好指导要点,一针见血。
  
  四、语文老师,作文发表的举荐者
  
  校长培训期间,和兄弟学校谈到了学生作文教学,不知谁提及公安章田寺中学的田野文学社和他的指导老师雷元周。其实于他,不曾熟知但印象深刻:学校五年内发表见报1000篇学生作文,雷老师创造了每年指导学生发表不下于150篇作文的“中国神话”。
  也许有人在为他人成果的惊人数据质疑,但事实就是事实;也许有人在埋怨自己没有他人的幸运碰到写作的“天才”,但机遇人人平等。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是否为学生文章的发表做了老师的努力?从我们的校刊,到我们的文学社网站,再到省报省刊。不难想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有一天变成铅字时的那种心情、那种效果非其它任何方法能相比。当一人的文章变成铅字,会有更多的眼睛在羡慕、在思索、在行动、在期待。老师们,要定好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角色,时常拿起手中的笔,一张信封、一枚邮票可能就会改变一个命运。
  
  单位:四川南充市嘉陵区世阳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