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个性化阅读的激发点

作者:刘昌春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理念和要求,它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三味书屋”的师道尊严,教师说的绝对是对的、惟一的、不可更改的。学生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是受道者,不容有丝毫不同的见解。这样,阅读教学的结果是学生的答案是雷同的,观点看法一致,兴趣爱好一致,思想感情一致,审美意向一致,似乎成了“标准件”了。然而,学生此时还是活生生的人吗?很显然是铸件了。俗话说:“人上一百,种种色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的发现,独特的见解,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一切可能的东西,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
  这些东西就是一个个激发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点知识火花、疑问火花、感情火花、趣味火花、审美火花、时政火花,往往能促进学生大胆阅读,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一、以重点激发学生把握教材的精华
  
  重点是一篇课文或一堂课根据教学目的必须着重讲解和学习的内容,确定一篇课文教学重点的依据:(1)最能体现教材的具体特点和一个阶段读写训练要求的内容,即教材的精华所在;(2)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教学的深度广度相异,教学重点亦必须作相应调整。突出重点,就是要把教材中的精要部分理解清楚、透彻、完整,使学生真正领会。教学重点所在,教材编者往往通过编写课文后边的“思考与练习”,加以体现和暗示出来。但由于各篇课文的内容、训练要求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相应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应有所不同。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都是以战争作为题材的课文,但教学重点不一样。《新闻两则》着重要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教师应先告诉学生新闻的有关知识,再让学生自己利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这两则新闻,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学习中可能因个体差异水平参差不齐,出现课堂上提问漫无边际的现象。这时,教师可“扶”一把,在尊重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上。在这种基础上的学生主体作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能落实阅读重点。
  
  二、以疑点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古人说,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经验之谈。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时,有某些看来似是而非,容易产生岐义引起误解的问题,或课文本身确有些欠妥,存在争议,值得商榷的问题。此时,要鼓励学生阅读中见疑,质疑释疑,主动探究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引起学生注意,使之产生探究和寻求的动机和兴趣,往往可设疑。一是学生解决疑问,雾释冰化,学生便豁然贯通,有感到惊奇后的愉悦、畅快。如阅读《风筝》这篇散文时,学生在自读课文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疑难问题:(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2)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3)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教师不应马上解答,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合作探究,让学生逐步体会到鲁迅的兄弟之情,自省精神,感受到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悟到中国人的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的道理。“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在自己读书、思考中解决问题,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形成教学、心理的双重效果,一举两得。
  
  三、以情点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之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材有“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师有“情”,热情似火照童心,丹心一片洒春晖;生有“情”,对生活充满热望,喜怒哀乐尽分明。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合一,就能在教学中形成美育。如阅读《芦花荡》这篇小说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老英雄的抗日爱国的热情,可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法?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对于战斗歌声,学生看过不少影视作品,自然很熟悉,能列出《游击队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地道战》等影视片主题歌,而且还能当场演唱。教师可引导学生合唱,在热烈的气氛下,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回想影视画面,使英雄的形象跃然而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更深,并能激发学生的豪迈气慨,受到美的熏陶。
  
  四、以热点激发学生对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周围环境的缤纷变幻,让学生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这些现象往往成为学生热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广泛丰富的信息资源。特别是科技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阅读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如果仍局限于教材,往往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直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多样性的热点问题研究,恰好能很好地适用于现代学生的阅读需要,所以,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课内外有机的衔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的内存延引生活素材去感悟、品味,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致力于阅读环境的建设和阅读活动的开展。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中活动课的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设计课外阅读活动,形成个性化阅读的激发点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单位:湖北枝江市刘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