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

作者:卞素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课程理念看,语文植根于人文精神。人文中国,礼仪之邦,自有其人文精神在;灿烂文学,自古以来,自有其人文精神在。教育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一千多年前,我国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教育既要承担起“教书”、“授业”的责任,又要“育人”、“传道”和“解惑”。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诗歌、小说、散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在知识能力领域进行教学之外,同时也肩负着思想品德、心理健康领域的教育重任,而从教材里的诗人、作家和作品主人公身上所反映出来的观念、心理和态度等,为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素材。
  现行教材里有“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的交往处事态度;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的助人待人之道;
  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的自省箴言;
  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的恒心毅力;
  有“亡羊而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自信豪迈;
  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斐诗)的崇尚自由;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的和谐平等;
  有“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丘迟《与陈伯之书》)的登高砺志;
  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的战胜挫折;
  有“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的忠贞不渝;有“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的自控;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的个性气质;
  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风栖梧》)的执着;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喜来春》)的勤奋;
  有“左联”五烈士的真纯与无畏,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的落寞与伤感,有陈奂生的心理不平衡,有阿Q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有葛利高尔面对生存压力变成甲壳虫的人的异化,有守财奴葛郎台为金钱不惜牺牲女儿幸福的人性的扭曲……
  总之,从交往处事到助人待人,从认识自我到恒心毅力,从祟尚自由到追求平等,从战胜挫折到迎接挑战,从个性到气质,从勤奋到执着,从探索到进取,从追求善美到鞭挞假恶丑,从经受磨难到充满自信等等。语文教材里呈现出来的审美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可谓兼容并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有着良好的启迪和教育作用。笔者在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扩展教学空间,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颇有收获。
  总之,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为学生撑起一片心理健康发展的蓝天,实现新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单位:河南鹤壁市鹤煤集团综合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