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师角色的研究

作者:孔亚辉




  近两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对新课标的实践与探究,我认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学素养,做一个高素质的教师。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的问题,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如果没有对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就很难把握好新课程标准,那么,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无从谈起。另外,新教材中有许多“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老师留下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因此,现在的教学,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教师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武装头脑,才能使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新思路、新视角。为此,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必须尽早列入教师的阅读计划,探究性学习等书籍,也应成为教师案头的必备书籍。
  (二)博学多才,做一个知识型的主持人。
  追求理想的课堂,需要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这不仅让人想起中央电视台的《聊天》、《实话实说》,倪萍的亲切笑容、崔永元的连珠妙语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我们的课堂教学也需要这种氛围。我认为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型主持人”。作为知识型主持人,教师应当“备知识”,充分地占有多种资料,还要备“知识的呈现形式”,因为新课程标准已“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如《曹刿论战》一文,课本中关于《左传》的背景及有关“文学常识”要备,但还可以从“春秋无义战”谈背景,从“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谈写作手法,从“皮里手法”谈处事方式……这些看似信手拈来的知识,其实是教师丰富底蕴的表现,是备课深入挖掘的结果。要让学生有开阔的视野,这种辐射式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的发散性思维必然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博学多才,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课堂上知识型的主持人。
  (三)放开胆子,做一个放手型的教师
  过去,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惟恐学生学得不懂,学得不够,所以一直是滔滔不绝地讲。久而久之,学生只是机械地记,被动地学,丝毫迸射不出生命的活力。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过去的“讲堂”变为真正的课堂,让学生学会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理想课堂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协作者,在备课时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充分而科学的处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放开胆子,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学生活动,确立学科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如教《竹影》一课时:课前,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校园歌曲《童年》的Flash动画,恰当地创设情景。上课铃响后,与学生共同朗诵儿歌《影子》导入新课。接着把有关丰子恺的生平、简历及相关的彩色漫画,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章主题。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第一个环节中,我放开胆子,让学生再读课文,勾画出文中自己认为最生动的句子,并试着说明理由。结果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发言的情况,学生争相举手,抢着评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抓住时机,巧妙地导入自主探究,质疑问难,共同解决这一环节。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虽然课文中有所交待,但仍感觉不够具明白。于是我把课前制好的课件:一幅中国画《竹》和一幅达·芬奇的西洋画《蒙娜丽莎》展示给学生。结果,学生立即醒悟。然后他站起来从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讲出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教室里顿时掌声一片。这节课临结束时,我适时引用鲁迅语:“游戏是儿童适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然后,我让学生以此为例,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感悟。学生七嘴八舌,妙语连珠。学生在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注重了人文内涵,有了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迸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实现了理想课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以新课标教学实践为核心,注重语文教师的新角色,大胆创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单位:河南汝南县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