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四性

作者:陈学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教师的内在意向和所拥有的知识必须通过语言呈现给学生。因此,教师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科学的方法。
  
  一、教师语言的规范性
  
  规范性中首先是语音规范性,教师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它是教师必备的职业语言。再次,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语言中用对学生尊重、信任、表扬、鞭策、祝愿等激励性词语来创设思维氛围,在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语意清晰,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切忌不顾学生的学习能力,过多使用陌生词语;不能让学生听得不知所云,如坠雾中感到莫明其妙或产生歧义。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听到的语言是要进行筛选的,只听那些他们能听懂的话。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分析精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据说鲁迅先生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充满着感情的魅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使每一个接近过他的学生都感到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论述的:“只有痴呆的道德上的堕落才能堵塞语言通向心灵的道路。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坚强战士,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个教师的话语怎样。……有的话语像枯草的影子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话语则像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努力使你的话语成为指路的明星吧。”
  
  四、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帖。绘声绘色的描述,会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无声的汉字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变得有声有色,从而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启发他们的灵感,开启他们的智慧。
  总之,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学生享受的酒酿;语言艺术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学语言的功力。
  
  单位:湖北建始县民族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