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花未眠》审美意蕴初探

作者:张菊兰




  初次阅读《花未眠》不禁为文中精美与凝练的语言、精粹而灵活的结构、坦诚与多维的情感及作者深刻而隽永的感悟所折服。在作者不紧不慢的、看似闲散的语言中,处处迸射着思想的火花,闪烁着作者的睿智,充溢着审美的情思。
  首次执教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我先阅读了有关此文的分析与解说,再结合自己对本文的理解与教学实际,决定尝试着将本文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典型文本,引导学生自读,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突破口,从美学的角度指导他们进入文本,解读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对美、对人生的感悟。根据本文的线型结构特点,我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他们能通过熟读课文,积累语感,从感性上明确作者行文的线索与思路,并力图通过拾掇这条线索达到进入作者心灵境界的目的,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审美意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雅俗共赏的语言美。语言作为散文表情达意的直接载体,是解读文本的第一把钥匙。本文的语言,从表面来看,自然朴素,浑然天成,但仔细考察,不难发现作者苦心经营的妙笔。文章开头好像很随意,“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自然地引出话题的来源,同时,“不可思议”与“微不足道”两个很普通的成语双巧妙地将作者爱思考、善思考的形象暗示出来,让读者自然地想象一位老者沉思默想的神态,一下了就走近了作者。第8自然段的开头也一样,从“我家的狗产崽”,说到著名画家宗达的高尚的写实精神。这些都是通过朴素、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深深的意蕴。还有像“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美是邂逅所得,美是亲近所得。”等等,都无不让人掩卷深思,感慨万千。至于文中旁征博引的画家、哲人的语言,更是让人在不自觉中体会到从“平凡处走进极乐世界”的惊喜,从作者的琐碎见闻中洞察生命的真谛,发现事物间复杂、隐曲而又独特的联系点。
  2、坦诚多维的情感美。散文的艺术魅力,来自作者人格与心灵的坦白,这种真率与坦白,让读者在作者的心灵世界中自由出入,感受作者每根心弦的颤动,聆听其倾诉衷肠,这种真实的东西,更能引起人们新异的感受,让读者借别人的眼睛发现美。《花未眠》中作者以看似闲散的结构安排与雅俗共赏的语言,让人在闲适中又不能自已:总是处在感情的旋涡中翻滚,与作者的智慧火花碰撞、交融;一会是热海旅馆壁龛里的海棠,一会是作者要活下去的感慨,一会是画家雷诺阿凄惨的名言和米开朗其罗石膏套制的脸型,一会又是书桌上的小铜像、产崽的小狗、宗达的水墨画、长次郎的画与名碗茶……,无数意象的叠加让人目不暇接,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产生多维共鸣的快感。
  3、纯真自然的人性美。川端康成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之一,加之他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在人生走至极致时的悄然离去,这一系列无不让人对他的作品产生强烈的好奇,力图通过解读作品来体味作者对人生百态的感悟。但好奇心强的同学并不能从中直接找到答案,相反在本文中作者似乎在着力宣扬一种“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审美观,体现的应是一种昂扬的生命热情。仔细探究,这与作者童年时期的连续失去亲人的悲惨生活经历有关,作者对生命伦理的尊重与对生活的热爱正是家庭不幸的一种弥补,也是作者对完美生活的一种追求与向往的写照,更是一种最真最纯的人性美的回归。“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就说文学吧,今天的小说家同今天下午的歌人一样,一般都不怎么认真观察自然。”“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的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这些句子都是作家对自然纯真的人性美的描述与赞美。
  4、灵动飞扬的哲理美。散文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性真情,也得力于文中闪烁的作者的真知、真见。本文虽然语言上不事雕凿,但意蕴深长,哲理丰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一语道破了人们认识上的误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然而,我们仔细观赏画中的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这些语句的言外之意无不让人浮想联翩,并能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
  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复杂的精神活动,需要一种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也需要审美主体具有较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在学习中多一点情感,多一点悟性,多一点灵性,这样才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品,在品中得。
  
  单位:湖北云梦县曲阳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