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构思能力

作者:胡顺清 陈兆进




  写作,是一个采集——构思——表达——修改的个体脑力劳动过程,“构思”是最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文章的好与坏,在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与否;而这种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全在于完美的构思,同样的材料和差不多的感受,文章之所以有上中下之分,主要的原因也是上中下构思的结果。由此可见,文章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构思的教学,即使有时也注意到了构思的问题,也往往停留在“构思新颖”、“构思奇巧”等不切实际的、空泛的评语上多,缺少具体的要求和指导。这样,就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怎样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呢?
  
  第一,使学生明确构思的要求
  构思,是作者根据采集的材料及其体验、感受,构思文章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整体的思维过程。它的要求是:一是确立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为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语言的动用提供依据:二是选择、加工、组织材料;三是设计语言表达形式,最终使写出来的文章中心思想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结构完整,表达方式恰当,语言准确通畅,达到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和谐统一的目的。这里需要强调指明的是:在整个构思过程中,创造意识是起关键作用的,是构思的基本要求。当然,对中学生习作的长早性是不宜要求过高的,只能是和同龄人比和自己的过去比,有一点相对而言的新意。但从协作本身的特点来看,学生的创造意识,却是首要的,必须从一开始学作文,就要严格地、坚持不懈地进行要求和训练。
  
  第二,教给学生构思的方法
  确立和深化中心思想,通常的步骤和方法是这样的:第一步从明朗化开始,即对采集的材料及其体验、感受,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方法,进行再认识,找出这些感性材料所蕴涵的、暗示的思想,使自己萌芽、孕育的中心思想明朗起来,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这个思想对别人有启发教育作用的话,就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这个思想对别人没有启发教育作用的话,就需要进行第二步的深化。一般深化的方法有:(一)转换视角。事物总是有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关系的,换一个侧面和一种关系去看原来的感性材料,就有可能发现新的东西。(二)小中见大。就是把局部的、个别的、偶然的东西,放到整体中、一般中、必然中去思考,使自己的认识提高一步。(三)进行联想、想象。从彼此、表里,因果、正反、古今、中外等对应关系中,进行联想、想象,唤起回忆,激发情感,从而深化认识。总之,要使中心思想符合正确、鲜明、集中和具有教育意义的要求。
  选择、加工、组织材料的方法,主要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采用筛选、提炼、加工的方法来进行的。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就不赘述了。值得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要正确地处理中心思想和材料的关系。材料必须适合中心思想的需要,这是前提;但也必须考虑读者的需要,尊重材料本身的逻辑。例如,写说明文,凡是读者知道的要不说或少说,凡是读者不知道的就要多说,写人的文章,就要保持人物外貌、心理活动、语言和行动的完整性。
  设计语言形式,是以清晰、生动、完整地表现中心思想和形象为目标的。就设计结构的方法来说,实际上是材料的排列组合问题。即哪先说、哪多说、哪少说,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的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时间发展式、时空转换式(记叙文)、部分整体式(说明文)、论证式(议论文)、感情跳跃式(散文)、规格式(应用文)等。就设计语言表达的方法来说,往往是先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选用合适的文体,再根据文体特点,选用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语句。此外,要养成学生编写提纲的习惯。
  
  第三,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在掌握感性材料基础上的构思,主观成分是较多的。“文以意为主”,是以思想内容取胜的。因此,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是提高学生构思能力的关键。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之能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评价客观事物。
  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使视野开阔,精神振奋,意气风发,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这样,学生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就跟上了时代。所谓文章的新意、积极意义,说到底就是符合时代要求。观察、分析、评价客观事物,确立和深化中心思想,选择、加工、组织材料,设计语言形式,一句话,写作是脑力劳动的过程,离不开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念等逻辑思维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写文艺性文章,还需要形象思维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因此,要结合经常的阅读、写作教学,教给学生思维的知识、方法,培养思维能力,还要鼓励学生运用求异思维,抑制思维定势。
  
  单位:浙江东阳市南马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