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高中作文教学的文体意识

作者:戴兆坤




  2002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表述道:“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其中“发展思维”、“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指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经过对学生作文的分析,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稚气十足;有的同学依然亲切地喊着“太阳公公”、“月亮姐姐”;有的同学流露出对住校生活的莫名恐惧;有的同学凡事以自我为中心,顺我者好,逆我者坏;有的同学不能公正地评价身边的事,而是党同伐异,因人废言……严重地暴露了学生理性的缺失或空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第一,学生接触不到理论书籍。就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而言,学生接触课外书籍已是不易,遑论理论书籍?(更何况,理论书籍相对来讲枯燥些)学生的理论修养,如一分为二的观点,否定之否定的观点,量变和质变的观点,是从政治老师的课堂上刻录下来的,是别人“嚼过的馍”,自己记忆已是粗浅,用之于事,更显唐突,甚或牛头不对马嘴。而对世事没有起始的分析,因果的分析,关系的分析,结论当然肤浅、简陋,“不足与外人道”。
  第二,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缺乏理性。独生子女使家庭成了“小皇帝”的王国,理性的讨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密不透风的“关爱”;理性的分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层层加码的目标压力——成绩、中考、高考;理性的交流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或好或坏、或进步或退步的两极判断。而电脑、电视等传媒的内容,如韩潮、青春偶像剧、动漫、游戏等,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由于共同话题的缺少,家长和孩子也很少就所看的节目和文章进行沟通。目前的社会状况是,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在金钱上很大方,而在时间上很小气。简单过问,已属不易,更不用说是深入地交流、分析、讨论。
  第三,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理性不足。相对来说,学校这个环境是学生生活时间较长的,而这个环境应该是充满理性的。然而由于高考的强大压力,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班主任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从学习成绩(分数)和学习结果(名次)来进行。应该说,学习成绩是评价学生在校情况的重要依据,但如果过分放大分数名次的参照作用,无视学生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各各有别的学生的资质、性格、爱好等,就会影响到评价的客观、公正。如两个学生的成绩相同,但一个进步,一个退步,如果不进行具体分析,一味地依分评人,原先成绩不太理想而此次考试有进步的同学就会产生挫折感。而他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反过来又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如分数至上、唯利是图,很难说,他的理性养成会到什么地步。
  第四,语文教师的作文指导缺乏理性。以上几个因素的大环境,使学生的理性意识很薄弱。而反观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指导,因为近几年“话题作文”大行其道,很多学校学生从高一开始,就是话题作文。而教师的指导则足为谋得高分的“扬长避短”,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学生容易落入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狭隘思想中。很多语文老师在高二年级就早早定下了学生高考作文的“终身”:文笔优美的,让他写记叙文、散文;文笔一般的,让他写中规中矩、总共五段的议论文。一时间,名师指导作文、高考作文宝典甚嚣尘上。其实,学生作文的可塑性很大,而学生的作文(包括能力和水平)本身也是发展的,而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再者,文笔优美的学生写起议论文来未必就欠缺,而议论文能写好的同学,于记叙文结尾处,常有“学诗漫有惊人语”的上乘佳句。学生的表达能力本来是多方位的,由于老师出于好心善意的机械的简单命令,学生尝试各种文体的新鲜感和作文的积极性都受到了挫折。本来应该是学生发挥其文心,各有千秋、五彩缤纷的作文,淹没在老师高考的帅旗之下,成了泯然众矣的一帮“文字工作者”(堆砌者、语句组织者),惟独不是作者。这不能不说是“现代化”教学中的一幕惨剧。
  
  由于以上因素,学生的作文缺乏理性,也就不难理解了。那么,如何增强学生的理性呢?
  首先,要利用一切材料,如政治教材中哲学部分,如一些含蕴深意的哲学故事、哲人哲言哲事,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让他们思考自身,思考学习,思考社会,思考人生。
  其次,要利用议论文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通过对议论文的分析解剖,将议论文所包含的理性因素、理性思维、理性分析准确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受理性之美,学习理性之思,运用理性之趣。
  第三,利用议论文写作,刺激学生的理性思考。议论文写作最低的要求是自圆其说,要能够摆事实讲道理,述因果作分析,还要能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这也是“在战争中训练战士”的方法,是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第四,利用作文面批的机会,以作文为媒介和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要多多阅读理论著作,锻炼自己的理性思维,提高自己的理性素养。在与学生切磋砥砺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理性之火,点燃学生理性思维的火焰。所以,无论从学生的角度,还是从老师的角度,我都想大声疾呼:高中作文呼唤理性。
  
  单位:江苏句容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