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豹尾”新说

作者:鲍从彪




  古人写文章在形式上力求做到“凤头、猪肚、豹尾”。而今这一观点已成为不少学生写作时的基本法则:开头追求语言的华丽,观点的新颖,中间材料典型,分析透彻,结尾以点代面,拓展内容,升华主旨。实际上文章不仅需要“凤头”,更需要“凤尾”。如果文章在结尾处,既有“豹尾”的简洁有力,又有“凤尾”的优美多姿,那么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文章结尾怎样才能收到如此效果。
  
  一、真情美
  
  所谓“真情”就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或者是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怎样才能在结尾处写出真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现实生活中来。故好的作者总能从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发掘出美的素材,再以浓浓的真情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引发读者的万千思绪,激发读者丰富的情感体验。特别在结尾处,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积蓄,更应抓住最后时机,创造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艺术魅力。
  如:一位同学的作文《父亲》,先叙述自己对父亲的误解,再展开丰富的情感,浓墨重彩地写了父亲徒步十几里为自己送来钱粮和衣物的情景。使父亲的爱子之情自然流露。文章结尾处写到:
  例1.也许您还没有感觉到我的觉醒,也许在您的眼中我还是那个对您冷若冰霜、不屑一顾的小男孩。可您一定知道,只要亲情不断,血脉相连,我一定会认识到父爱的伟大。
  这里直抒真情,尽展父子之情,让人感受到了儿子理解父亲和热爱父亲。
  
  二、含蓄美
  
  中国人看艺术作品喜爱有一个完整的情节,如果我们反其意而为之,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结尾,我想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艺术空白给予欣赏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求结果的情绪,让他们在广阔的想象中去思索、去品味。
  如:一位同学的作文《公平》,先叙述了“西安彩票案”中得宝马车的刘亮的坎坷经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公平、公正。他在结尾处写道:
  例2:刘亮没有气馁,决定继续走下去,为自己讨回公道,要回属于自己的车!
  刘亮能不能讨回公道要回自己的车?如果能,他是怎样讨回?如果不能,体彩又怎样面对社会。这些问题很快出现在读者的脑海中,让读者自己驰骋想象,去审视社会。
  
  三、哲理美
  
  有了文章前面的铺垫、蓄势,结尾再亮出经过作者提炼加工过的语句,以其思辩哲理引人警醒。这种结尾方式既明示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深思考,也使读者获得了思考人生,发掘生活内涵的审美价值。
  如:一位同学的作文《选择》,叙写了一个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为改变人生和家庭命运,沉迷于购买彩票,结果五百万与他无缘,也使自己沦为下岗工人的事例,结尾写道:
  例3.成功与失败或许只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判断,而一个人经历的真正选择,却是他对原有信念坚持,对自己控制命运决心战斗。
  这样的结尾,不只是对彩票迷的忠告,更是对人生深沉的品味,表现作者对生活理性的思考,具有深化主旨,启人深思的良好效果。
  
  四、转折美
  
  不按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安排事情的结局,结尾处推出令人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这种陡然转折,戛然而止的欧·亨利手法,能给读者以新奇感,从而获得更美好的审美享受。
  如:一位同学在《父与子》中先叙述了大款父亲与人交谈时,赞扬儿子学习好、思想正、身体壮、交际广,结尾写道:
  例4.有人敲门,我失陪一下,说曹操曹操到。两位警察兄弟,有啥事非得到公安局,有事就在这儿说不就得了,大家又不是外人。
  啥?我儿子把人砍成残废,正在你们那儿!
  文章前面用大量的篇幅赞扬了自己的儿子,结尾处奇峰突起,直指儿子的犯罪事实和可悲下场,与父亲骄傲、得意的心态相比,显得极有讽刺意味。
  
  单位:安徽来安县半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