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把创新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

作者:翟 霞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可见,人类只有有了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社会才会向前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人类的文明是伴随人类的创造走来的。当今世界,创新更为重要,也正因为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成了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了。写作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呕心沥血的创造性精神劳动,写作教学要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创新的红线,这种创新精神应当表现在“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使学生能从笔端流淌出新颖的思想、有创意的语言来。怎样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是靠训练的程度和效果因人而异。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创新品质的主渠道,在讲读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与作文教学紧密相关的课文,老师适当点拨,加大学生的思考力度,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与分析中,发现作者在思想、结构、语言等方面着意表达的、独特的创新亮点。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徘徊于一个同方思维(即一种定势的)的圈子里,命题的狭窄,中心的单一,教法的陈旧,使我们的学生写作中缺少生气勃勃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以独特的视角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这就是运用了求异思维。什么是求异思维?吉尔福特曾这样描述:“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源中产生各种为数众多的输出。”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作者在写作的构思中,就要使思维沿着不同的角度,得出合乎情理而又不同一般的结论。运用求异思维,就会在写作中获取创新性的成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品质,当然,要在实际教学中切入让学生了解。
  第一:在求异中的认同训练。例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课,抓住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毁敌人碉堡这一典型情节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董存瑞不用手托不行吗?”基于学生热爱英雄的观念,这是很自然产生的一个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训练,设想出几种手托以外的爆破方式,引导学生把这些方式与手托比较,从而可以看出那些办法虽然可用,但都不是在千钧一发、牺牲巨大的情势下的最佳选择,从而认同英雄的壮举与作者的表达。
  第二:进行思维求异的训练。对已有定论的评论、见解发表不同的看法。例如:教学屠格涅夫《小麻雀》中先将歌颂母爱的内容作为总结中心思想的主导意见,然后老师再逐步展开求异思维引导,先介绍作者写作此文的背景,再简介《猎人笔记》的有关章节,给学生以必备知识上的准备,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交流讨论,得出弱者敢战,强暴也可击败的道理,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成功运用求异思维的锻炼。
  
  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写作的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以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内驱力”。也就是说,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在写作教学中,我利用各种方式指出写作“以创新为贵”。创新的内容、思想、语句、结构技巧等,是文章中熠熠发光的宝石,没有创新即平庸。“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所以成为千古吟咏的名句,那晨光中挺立的号手、鲜亮的号角、飘动的绸带是《风景谈》中令人激奋的创新的特写形象。
  没有创新就没有感动人心的文章。观察事物要启发学生看出别人未见之点;在读书中要启发学生领悟作者的文章中与众不同之处,在写作上启发学生,反复推敲材料,酝酿腹稿,发人所未发,写出面新之点;在作文批改与讲评中要着意褒扬那些创新之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创新不在多,一点也可贵”的观念。创新的兴趣,激起创新的努力,带来创新的成果。学生作文的张张页页中新颖的思想、内容、语言犹如春水中突然冒出了数不清的“青青小荷角”。
  况且,作文训练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表达本身应该是一个主动过程。这个过程无疑是自主性、表现欲,所以作文训练只有顺应作文主动性的规律,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当然离不开老师正确的引导、激发。
  
  三、强化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且,任何作文都是自己思维的结果,作文训练水平的提高必然依赖思维水平的提高。在写作教学中,因此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首先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中能够从纷繁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本质的东西。二是引导学生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研究问题的主要方面,又要顾及次要的方面。三是运用多向思维方法,从已占有的材料出发,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从而发现与传统认识不同的,更加深刻的见解,将这些见解付诸笔端,常能收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学生可以从“开卷有益”、“班门弄斧”的成语中,拟出《开卷就有益吗?》、《班门弄斧出勇者》的题目来。四、巧用语文知识,如诗词名句,优美语段,激活学生作文的经典材料,也可以在扩大视野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四、扩大生活面,增长见识,积累素材
  
  为学生作文创新开源拓流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贫瘠的土地中,当然难以培育出丰腴艳丽的花朵来。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从以下几点入手:
  1、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扩展生活面,感悟生活的深层涵义。
  生活的实践是学生写作素材与写作激情的重要来源,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求素材。主动地观察自然与社会,留心身边的景与物、人与事,思考事物的联系,感悟生活的意义,处处留心皆学问,学生就会从活生生的生活中捕捉到许多富有创新的写作设想。思维随之也灵活了。
  2、延展课外阅读,获取丰富的间接知识。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生仅靠课内学到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掌握技巧。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浏览与筛选相结合,粗读与精读相结合,鉴赏与练笔相结合,把读书与笔记相结合,做好“四个结合”,养成不做笔记不读书的习惯,会更有效地从课外阅读中汲取写作营养。学生通过各种知识积累过程,知识储备多了,思考多了,学生就会在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中突然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思路,这种文学界称为“灵感”的东西,就会在厚积薄发中突然放出亮丽的光环,启迪学生去叙写具有崭新创意的心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而且有了一种不出新意不甘的劲头,这样,创新的意念会像块块投石,使学生习作如同平静的湖水泛起阵阵喜人的波澜。力求通过作文活动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单位:宁夏海原回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