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高中作文系列化训练初探

作者:王建林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其中写作能力则应该是中学生培养的重点之一。写作能力是一种有关语文的系统性、综合性、创造性、实用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语文水平的评估,在一定意义上主要也是体现在写作能力上。因此,加强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形成科学的实用的训练系列,就成了作文教学中需要研究、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现分述如下,与大家共同商讨。
  
  一、系列化作文训练的基础和前提是有序化和有侧重点
  
  依据学生观察认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说明表达问题的客观规律,遵循教学大纲,针对高中作文教学的要求,按各个年级段有序化地安排不同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进行系列化作文训练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高中一年级要着重写作比较复杂记叙文的训练,让学生练习确定中心,明确思路线索,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材、组织材料,巧妙合理地安排结构,并自觉恰当地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比如学生刚刚入学后,让学生写《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进入高中(职业高中)的第一天》。这类题目让学生写记叙文,比较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和思想活动轨迹,既可以把耳闻目睹的刚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和自己的心理活动描述下来,又便于抒发真情实感。刚刚接到入学通知书,符合愿望的,家长、老师和学生自然都很高兴,要庆贺一番,有老师的殷切期望,家长的细细叮嘱,学生的喜悦以及对新学校、新教师的种种猜想和想象,并且自己要树雄心,立大志,决心刻苦学习,为达到崇高的理想而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如果不大符合心愿,就有老师的鼓励、劝慰,家长的亲切安慰,也可能有他人的嘲讽和冷眼,有自己的苦恼、悔恨、慨叹,甚至还有听任命运安排的各种思想,或知耻而勇,或以此为新起点,尽可叙述抒发。在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两篇散文后,让学生写《雨中小巷》、《校园美景》、《春雨情思》、《宛城春色》、《灯光绚烂的宛城夜市》、《蜡烛》等一类写景、状物、抒情的文章,进一步提高学生叙述、描写、抒情、表意的能力。让高一学生写《他真是一个活雷锋》、《我最敬爱的xxx》、《在平凡的岗位上》,训练学生写人写事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认识及组材、结构的能力。其次,高中二年级在继续训练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基础上,着重写作比较复杂的议论文,让学生练习根据题目或材料提炼中心,用充实的材料论证,能自觉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要求学生写出的议论文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在高二阶段,不仅让学生写《他在我心中》、《献给老师的颂歌》、《暑假最有意义的二三事》这类记叙文,还让学生写作《由“滥竽充数”所想到的》、《从“哑巴卖刀”谈起》、《高山与小草》、《也说“愚公移山”》、《“难得糊涂”之我见》、《我的理想》这类海阔天空式的由此及彼地展开广泛联想,并能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体会的文章。目的是活跃、扩展学生的思路,逐步提高其认识、分析问题的水平。比如有的学生就《赞雷锋的“钉子”精神》一文,分析了“挤劲”、“钻劲”以后,也说明了“钉子”和“锤子”的关系。“钉子”固然尖锐而有股“硬劲”,但还需要选准目标,有股动力,才能愈打愈勇,愈挫愈奋,奋勇直前。比较看,文章立意新颖,认识又有深度。当然高二阶段的训练重点不仅让学生写《金钱·理想·幸福》、《成功与失败》、《人生的价值》、《我们的苦乐观》、《时代需要雷锋精神》《再谈与时俱进》这类需要全面深入论证、具有新时代观点的议论文,还要写《学习语文非下工夫不可》、《上好一堂课的标准》这类结合学生实际带有研究性的论说文。再次,让高三学生熟练地运用一些常见的论说方法和文体,比如调查报告、总结、思想评论、文学评论等等。写《一次化学实验报告》、《XX工厂的调查报告》、《怎样预习课文》、《一个专业户勤劳致富之路》、《写一封和朋友讨论学习问题的信》、《一部优秀影片的简评》等等。让职业高中学生写好各类应用文,目的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和应变性,以利于他们毕业参加社会工作后能充分使用语文这一兼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基础学科,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游刃有余”。当然按照常规,无论哪个年级段,都要结合课文或单元进行作文教学,都要进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体裁的写作训练,但每个年级段只有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各有侧重,重点突出,才能够循序渐进,各个击破,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全面、系统化地提高各种写作文体的技巧。
  
  二、系列化作文训练的深化和提高,必须改革封闭型作文教学为开放型作文教学并灵活指导学生作文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遵循教师出题,或给材料依据,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这种周而复始的封闭型作文教学是长期沿袭下来的做法,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比如留给学生的作文时间长,学生思维速度迟缓、情感分散。还有些学生贪图省事,甚至模仿、抄袭,草率应付。这样的文章不是学生高度凝聚思维认真作出来的,往往支离破碎,教师想认真地批改,也无从下手,只好望“文”兴叹,下一些例行的不关疼痒的评语。学生收到发下来的作文本,先看分数,再看评语,还看看有没有“红道道”,就翻过去等候下次作文的题目了。即便老师评讲一番,也是隔靴抓痒,难于和学生的作文思路沟通。为此有必要将封闭型作文教学改革为开放型作文教学。开放型作文教学概括有以下几个步骤和方法:
  2.1作文前指导:为避免学生作文的盲目性、被动性,有必要进行作前指导。作文题目或材料公布之后,师生共同讨论,由学生思考后发表看法,教师因势利导,加以提炼、归纳、升华。例如作《我的理想》一文,师生共同研讨出这样的内容思路和要点:
   (1)每个人都有理想,但理想各不相同。
   (2)我也有自己的崇高理想和追求。
   (3)我的理想是什么。
   (4)为什么我要树立这样的理想(联系国家、民族和党的需要)
   (5)我要为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奋斗。
   (6)我的决心:怎样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这样互为启发既审清了题意,又开阔了思路,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主动性,“动乎衷,发乎情”,自然能够“下笔如有神”了。这样做,不仅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
  2.2学生动笔前教师写“下水文”。教师的文章有表率示范作用,可以带动激励学生写作兴趣;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思想和材料的依据。如让学生写《时代需要雷锋精神》,我自己先写了《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当堂朗读,作为对学生的引导,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就很容易展开文思。
  2.3把口头作文训练和书面作文结合起来。我多次在课堂上调动学生进行片断表述或即席讲话的口头作文训练。譬如列举题目如下:《上课铃响后》、《上课迟到的时候》、《爸爸看到成绩单的时候》、《一个动人的电影镜头》、《一个感人的场面》、《一堂成功的实验课》、《“零”的断想》、《“?”的启示》、《种子》、《梯子》、《“班门”应当“弄斧”》、《“愚公”太愚》、《概念、定律与语言表述》。这样说后写,说写结合,互为促进,效果良好。
  2.4作文之后实行听读评改法。在教师批改作文之后,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文给全班同学听,要求同学们对所朗读作文的优点缺点进行分析、点评。教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再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有重点地进行综合评讲。明确指出什么是优点,应该发扬;什么是缺点或不足,必须引起注意,加以改正。评讲包括“字”、“词句”、“篇章”、“结构”、书面安排等方面的内容(当然每次评讲各有所侧重)。最后让学生对照各自的作文,认真斟酌推敲,自评自改,再互批互改,达到举一反三、融类旁通,共同提高。这样的好处是:
  (1)打破了作文教学常规的框框,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拓展了学生丰富的思维能力。
  (2)培养锻炼了学生“阅读”、“说话”、“听话”、“评改”的能力。
  (3)增强一题多练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作文教学及训练的时效性、能动性。
  
  三、系列化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一题多练,多题一练”
  
  加强同类体裁、题材多题目的写作训练,即每一次作文时,在体裁、题材一致的基础上多出几个题目,“一题多练,多题一练”,在同一时间内让学生多见识一些题目,在比较分析中强化审题,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题作文。这是作文系列化训练的有机的重要形式。例如,一次作文可布置下列多题目训练:
  (1)《金钱能买到一切吗?》、《金钱·幸福·理想》、《金钱并非罪恶之渊》、《有钱就是幸福吗?》、《商品意识与金钱的价值观》、《把金钱变成枷锁看人生的追求》、《由“守财奴”所想到的……》
  (2)《春日》、《宛城春色》、《校园春暖》、《春之歌》、《春天,你在哪里》、《话说春天》、《春满人间》。
  (3)《学贵有恒》、《学无止境》、《勤能补拙》、《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这样训练的结果,学生接触的题目多了,提高了运用比较分析法审题的能力;而且,虽然学生只选了一个题目作文,却在同一时间内训练了多个题目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在讲评作文过程中,更便于学生接触不同的作文内容,从而拓展其开阔的作文思路,掌握多种写作方法。
  同时,作文系列化训练,还要让学生加强读写结合的课外训练,如让学生创办手抄报就很有裨益。手抄报是一种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坚持写读书笔记、写日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当然还应当让学生多到大自然中去观察,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到社会中去调查研究,接触和了解社会生活,提高觉悟水平。这是学生作文丰富的源泉且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根本途径。
  总之,进行作文系列化训练,要求树立大作文观念和思路,要求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感受能力,培养分析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运用写作表达能力。
  
  单位:河南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