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古代诗歌的诵读教学

作者:卢宗顺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的经典。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蕴最丰富的语言,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古诗文教学实际上是用文学的形式来教中华民族文化。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诵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对古诗文的教学“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这说明诵读是学习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可忽视。
  诵读法就是通过反复诵读,疏通文字,体会感情,理解内容,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训练读书技巧,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记忆力,提高语文素养。诵读包括朗读、背诵、吟诵等具体教学方法。
  
  一、朗读法
  
  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这是一种眼、口、耳、脑等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动作的阅读。它能增强语感,训练语音,再现课文情境,加深课文理解,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语言的感受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疏通文字,扫除学生朗读诗歌的障碍。有些古诗词写作时间离我们较远,牵涉到古代文化知识、典故、史实,理解起来有困难,便可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与用典情况。比如辛弃疾的词,用典较多,有时一句一典,若不理解其中的典故,读起来则晦涩难懂,不能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其次,要加强教师的范读(或播放优美录音),为学生树立样板,并以此为手段,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意蕴,增强教学效果。第三,要做到美读,“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美读呢?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普通话越标准、越纯正,朗读效果就越好。
  
  2、感情充沛,以声传情。朗读时要拓展无限的联想和想象,唤起自己的内心视象,把诗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感触到的种种客观事物,再现逼真的情境,体验诗人的喜怒哀乐,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如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一词所寄寓的杀敌立功的壮志豪情注满了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词中描绘的连续转动的一幅幅画面扣人心弦,看的,听的,跑的,射的,黑夜,白天,创造了极其壮观的形象,为的是表达诗人对祖国的赤忱,一心一意为国献身的豪气,物表露情,情融入景,构成了激动人心的爱国篇章。朗读时,一定要读出画意,做到心中有画,有立体的图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画意,反复朗读,不断咀嚼体味,这样就能受到诗人豪情的感染,也能以情感人。
  
  3、注意停顿,运用间歇传情表意。凡诗歌内容明快、跳跃性不大者,停顿宜稍短;内容深沉、跳跃性较大者,停顿宜稍长,以求层次分明,诗意显豁。
  
  4、处理重音,借助抑扬传情表意。如李白《将进酒》一诗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天上来、不复回、悲”当重读,才能表现出黄河气魄之大,人生短促之悲。
  
  5、掌握节奏,通过快慢传情表意。一般说来,表现人物紧张、惊惧、愤怒或喜悦、欢畅的感情,朗读的节奏比较快;表示回忆、悲痛、悼念、沉思的心情,朗读的节奏比较慢;表示叙述、交代、介绍的文字,朗读时运用中等速度节奏。如杜诗《登岳阳楼》首联要读得慢些,才有助于表现诗人的人世沧桑感;颔联中“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也需缓缓读出,才能充分表达出诗人的身世凄凉之感与忧国伤时之情。
  朗读时还要注意语调、语气、艺术音调、表情等技巧的运用。
  
  二、背诵法
  
  1、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每个学期必须要求学生背诵50篇经典诗词,按题材、体裁、风格、流派等分类,每个类别相同或相反的各选三五首。这样,尽量做到内容优美精辟、形式丰富多彩,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2、要加强方法指导,提示所背诗词的关键词语、语句或诗词的脉络,作为记忆的“支点”,帮助学生较快理解所背诗词的内容。
  
  三、吟诵法
  
  它用唱歌似的声调来诵读诗词,以声入情,因声求义,以此感受诗词的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如李煜的《虞美人》、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一剪梅》等已有著名歌唱家的唱片,可以直接拿来学唱。在唱诗活动中轻松地“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只要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在摇头晃脑中身历其境,与诗中景、诗中情、诗中物、诗中人沟通;只要积极性高涨,可以读得慷慨激昂,可以读得委婉含蓄,与诗情、诗意、诗境合拍;只要发挥主动性,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就行。
  
  单位:福建仙游县园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