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付自萍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系列计谋方法和谋略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状况、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境的不同来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控制和调节教学过程,促进教学顺利进行并达成教育目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文言文教学中讲究教学策略能更好地落实“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情绪调整、自我表现和写作训练三个方面来探讨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情绪调整策略
  
  对于相当一部分“新潮、时尚、另类”的高中生来说,文言文是太古板、太遥远、太无趣了,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文言文内容大都可以与历史故事、名人趣事、生活轶事和处世哲学联系起来,备课中多方面多角度搜集文章涉及到的相关材料,或用于导入新课,或用于探究内容,或用于拓展延伸,可以有效地调整学生的情绪,排除他们畏难、无趣的心理,使之愉悦地、好奇地、饶有兴趣地研读课文,如教《勾践灭吴》时,导入时可以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让学生心动,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走进课文;学习中可以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史实鼓励学生愉悦地研讨内容;最后还可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对联调动学生情绪,使他们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鼓舞。经常这样做,他们就会感到学习文言文是快乐的、有趣的、能有很多收获的,从而情绪高涨,心情愉悦而又意犹未尽地将原本“望而却步”的文言文学习进行到底。
  
  二、鼓励表现的策略
  
  当代高中生普遍具有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善于展示自我已经成为对现代人基本素质的要求,不善表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交际交往等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错失机遇,不利于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功。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学生讲的少,很容易使他们陷入被动接受的位置,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参与,多表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应起好指导和调控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课堂上的双向、多向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
  
  1、确定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从自我规划开始的。文言文由于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常常不知道从何入手来学习,常常茫然地等待老师的讲解,如果放手让学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要求和学生自身的情况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围绕不同内容和要求来进行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将会更加积极主动。
  
  2、总结字词句。文言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言的教学,但传统的由教师串讲为主的方式很容易使教学陷入繁琐、单调、枯燥的困境,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这个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相互解疑,交换意见,展开讨论;还可以让学生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句子翻译等方面总结归类,交流展示,使学生尽情活动,成为课堂的主角,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实践表明,这样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使课堂充满活力,而且教学的效果也更好。
  
  3、探讨哲理句。文言文多为古代经典,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人文性很强,其中有很多深含哲理的语句,这些语句有很强的思想性、哲理性和艺术性,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环境里,它们是否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呢?把这些语句拿出来让学生联系现实和思想与生活的实际感悟和鉴赏,既能促进理解,又能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思想积累。如教学《伶官传序》后,指导学生讨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现实意义和谈谈“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心得体会,启发学生从历史与现实、国事和家事等多方面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充分展现自身潜在的能力,深究内容,就在文言文本和学生的已有知识、思想及生活实际之间建立了生动的联系,使文本由“死”变“活”、由“远”及“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充分发挥出来,越学越有味道。
  
  三、以写促读的策略
  
  作为语文学习重要一环的写作训练,历来为不少学生所“深恶痛绝”。但把训练写作与学习文言结合起来,使文言文学习带动写作训练,又让写作训练推进文言文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学习记事写景的散文,可以采取改写、扩写、续写等方法,让学生走进文中,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对课文内容进行迁移和创新,并写成作文。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后,要求学生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表情,充分地想象,大胆地创新,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写作《“我”退秦师》,这样,学生不但会积极地深研课文,而且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达到读写双赢的目的。
  对于议论说理类作品,可以利用文章观点引出写作话题或活用为写作的材料。如学习《触龙说赵太后》时,面对“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这一观点,不妨引导学生对现实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进行讨论,然后引出有关“真爱”、“教育”的话题,并指导积累触龙、赵太后教育儿女的事例为论据。
  对于文言文中有历史和阶级局限的观点,我们可以激发学生探讨、辩论,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这样既可以达到对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目的,又锤炼了学生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单位:广东深圳市松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