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教材、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培养

作者:郭 强




  “个性”和“特长”这一问题近年来越来越被素质教育所重视。但单单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材、教法(教师)、学生是课堂优化结构的三个基本要求,只有让这三个要素充分协调,有目的地和谐运动,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培养完善,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教材个性
  
  语文学科是有很强的个性特征的,它包容了天文、地理、哲学理工、音乐美术、逻辑思维等诸多内容,知识面涵盖极为广泛:字、词、句,布局谋篇。语法修辞面面俱到。教师必须运用自己的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研究新课标和教材,理解与掌握课标教材个性,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确定哪些内容必须详讲,哪些内容只需要略讲,哪些内容教师讲,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己讲,突出教材个性,让学生每学一篇课文,或在情、或在理,或在知上受到个性的启迪。
  教者必须废除那种抑制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单一限制,统一规定和要求一致的教学方法,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只能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把课堂搞成大杂烩,让学生体悟不出其中的“真味”。
  
  二、教法个性
  
  教法个性是教师自身个性,对新课标的个性和教材个性的挖掘与把握在教学活动中的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自然或不自然地带上自己的个性。教师个性的良好引导是造就和完善学生人格的必由之路。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个性品格,就会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身特点,吸收别人的长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即教法个性。也就是体现在质上(新课标提领,教材把握、课文理解、教学语言的选择、教法的确立)的个性。一位优秀教师的个性化教法,主要表现在教态的亲切自然大方,仪表的端庄整洁,板书设计重点突出,脉络清楚、科学合理,书写规范、工整、美观,教学语言准确流畅、生动形象,能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课堂气氛,驾驭教学的过程,通过灵活多样的体现教师个性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学生的个性培养
  
  教材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归根结底是为培养学生的个性服务的。那么怎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呢?
  
  1、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和谐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用魏书生老师的话说就是“商量商量”。这种商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让学生独立研究课文,力争自己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即使有些不完善或与权威性意见不同,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加否定,而是从精神上给予鼓励,留给学生发展个性的天地。
  
  2、激发学生感情,提高学生兴趣。初中语文新教材文质兼美,它们的鲜明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劳动人民的美德,反映了祖国壮丽山河和自然风貌,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这些特点,通过师生互动,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我口,如生我心,使学生根据作品形象展开丰富的联想,真正把作者所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耳濡目染,身体力行,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感情,提高学习兴趣,完善自身的个性。
  
  单位:湖北郧县城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