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刍议

作者:黄迎葆




  苏教版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每册都安排了两到三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无疑,它具体解读了基础课程课堂改革的具体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它凸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语文学习活动一样,通过创造学习环境,构造真实的学习情境而进行意义构建,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认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体验等,从而实现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目标,这种活动只是教师意在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的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思想的体现形式,它使语文学习从语文学科走向跨学科领域,从语文教科书走向真实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规律,进行有效的听说读写,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那么怎样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
  
  一、激活参与意识,组织参与。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七年级上册“我爱文学”这次综合实践中,我让学生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分小组合作编辑一份“文学手抄报”。手抄报出来后,有的把冰心的小诗作了分类并加以评点,还配上了与内容相匹配的图画,甚至有的手抄报还仿写“冰心体”小诗。如“潺潺流水/你贪爱穿着/便失去了自我。”看来,学生的创造潜力还是很大的,让学生自主、实践,就能充分显示他们的潜能,洞察心理,利用兴趣。
  
  二、学生爱上网聊天,我安排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网上读写和交流,以学
  生关注的话题或教师推荐话题——文明上网、网络与诚信、网恋……进入网上聊天室。这样,实现了网上读写和交流,既训练了读写能力,又解决了学生心理、思想、情感上的实际问题,真正感受到了真实的语文。
  
  三、抓住契机,创设情境。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我以此自行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我’当导游”。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有机会带同学去小石潭游览,你怎样向他们作解说?学生转换角色,不由得进入导游的情境中,学生争着尝试,在实践中,学生领悟了说话要注意称呼,注意对象,要想方设法调动游客的情感,用语要生动,而且要有文化积淀,也感悟了自己游小石潭的心情与柳宗元游小石潭的心情为什么不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深邃的情思。
  
  四、跨学科,情感弥漫。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情感的体验,教学时要善于将文本中的情感弥散在学生情感里,实现情感共振。教王维的《渭城曲》,先播放《渭城曲》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整体感受诗中的情感,然后,在音乐中自由朗读,体会诗中情感。实际上这就是语文与音乐的整合,也即为跨学科,实现情感的弥漫。
  
  单位:江苏江都市樊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