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对材料作文的浅思

作者:蒲桂清




  写“材料作文”,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学生多角度思维,写出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看法。同时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初中学习阶段,“材料作文”涉入较多,特别是初三阶段,初三学生对刚接触到的材料作文有些茫然,容易出现不符题意的现象,针对此种情况,作如下浅析。
  
  一、审题准确、力求创新
  
  写此类文章,关键是要注意审读原材料,从整体上把握原材料的观点和态度,找准立意的切入点,否则就不符题意。我要求学生第一次写议论文体的材料作文时,部分学生开头并未引出材料中提炼的观点,而引别的材料,树立了一个与材料不相符的观点,立意偏移,整篇文章中无一处点到材料中的句子或材料中提炼的观点。“材料作文”必须以材料为主,必须通过对材料的剖析展开联想和想象,从不同角度去考虑提炼观点,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写成感悟人生、感悟社会的文章。观点力求新颖创新,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理清思路、合理结构
  
  整体构思的思路是:引——议——联——结。
  学生在平时写材料作文时,观点确立了,论据也准备好了,可有时还在那抓耳挠腮,迟迟不能下笔。主要原因是理不出头绪,思路混乱,结构松散破碎。这是我们在写作中除了语言障碍的又一大敌。写材料作文整体构思的思路是:引——议——联——结。“引”就是引出材料中的观点或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来作为文章的观点,开门见山,使文章观点突兀于文首。“议”就是用自己的话来阐述观点,同时,引出下文,使文章自然地进入主体,接着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要充分而典型,但不能太多,要恰到好处,同时要进行论述,显示该论据的价值。论据正反皆可,最好是正反结合,有破有立,更具有说服力。“结”时要照应前文,深化观点、收束有力。材料作文一定要按这条思路来写,使文章有个一线贯之的脉络。
  
  三、观点鲜明、要有新意
  
  初中第五册书选有吴晗的《谈骨气》,一开篇点明主旨,然后进行举例论证,文末照应全文,并且提出新的方向号召我们青年一代要有无产阶级的精神。学了此文,学生不仅明白主旨,而且又受到了启发,从思想上受到熏陶。材料作文就要模仿这种写法,因为,此类作文的主旨是揭示人生观、社会观等方方面面,是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如果我们没有创新就没有新意,就没有号召力,就没有传阅的价值。有的学生写此类文章,观点有两个,认为这个对,那个也对,阐明自己的观点非常难,给读者一个模糊的印象,这样主旨都不明确,更谈不上有新意了。在此情况下,就要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着手,确立自己的观点。
  
  四、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说服力
  
  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俗话说:人看衣裳马看鞍。我们看一篇文章,首先看到的就是文章的语言:如果语言给人美感,也就产生了吸引力。孔子说:“情欲信,言欲巧”,“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充分证明学习语言是母体。对于带有针对性的材料作文来说更应该具有文采,具有高品位的语言,可以引用比喻论证、引名言警句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观点掷地有声,准确、鲜明的主旨由之汩汩而来。
  随着教改的新风吹进校园,材料作文将成为中考的必考题。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并得心应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平时要加以足够的重视,多读多练采取科学的措施,经过长期的努力,学生的写材料作文的能力就一定能提高,而且这种能力将伴随学生终生,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单位: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