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作者:俞园妹




  语文课堂应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动起来:动心、动脑、动口、动手。
  一、动心。动心即让学生对语文学科心动,即对语文课感兴趣、惦记着语文课。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失去兴趣的语文学习,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呢?
  1、老师的人格影响。“亲其师,则信其道”。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懂得用情感因素辅助教育教学,学会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用情感来润滑和推动教育教学目标的达到。
  2、课堂教学要有艺术。如注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上适当组织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富于变化的语音、态势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性的结尾,延续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班级开展知识竞答,朗诵演讲,戏剧表演,说话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举办的演讲、朗诵、写作等比赛;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电台投稿。学生在活动中感觉到了自己的成功,往往会萌发强烈的语文学习激情。
  二、动脑。动脑即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飞跃,心动不如行动,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化作学习语文的动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如上《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一段时,让学生即兴表演,在角色转换中理解古文语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放飞学生的思维。如教学科幻小说《喂——出来》,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洞?要求可以通过找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此时学生思维完全调动起来了,找到许许多多的答案,如深不可测、慷慨大方、黑咕隆咚、给人们带来灾难、充满神奇色彩、貌似慷慨大方,实际处处隐藏危机的洞……如教学《云南的歌会》,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歌会,表现在哪里?让学生的思维在读中飞扬。
  3、通过联想、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喂——出来》,请同学们举出一、二个在人们的头脑中的“无底洞”。让学生到现实中找故事的影子,学生答出如人们把大海当作是排放污水的无底洞;太空当作是排放有毒气体的无底洞;把自己的内心当作是储藏做坏事念头的无底洞……
  三、动口。动口即培养学生会说、能说、善说的能力。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1、鼓励性的开启。采取鼓励性的谈心,消除恐惧说话的心理障碍,讲清口才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由我怕说到我想说、我爱说。
  2、多形式的训练。每节“三分钟的演讲”“两分钟的评说”;“课前美文欣赏”;新学生的姓名介绍;创设辩论的情境;分角色的朗读、表演;讲故事比赛等。
  3、课堂的提问技巧。我教学《羚羊木雕》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选题回答“一个怎样的木雕,表现在哪里?一个怎样的爸爸、妈妈、奶奶、万芳、我,各表现在哪里?还有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些问题让学生无论基础好坏,都跃跃欲试,就不存在缄口不言的局面。
  四、动手。让学生该出手时就出手。要改变课堂中单一的“我讲你听”的传统形式,让学生动手找找、写写、画画,敢于动手,善于动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课前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给上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作家的方方面面,给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主题帮了不少的忙,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相当高。
  2、让学生用书法绘画的形式把文章的内容展现出来,如学习古诗词,为了加深理解,让学生拿起笔来绘一绘诗词中的画面。
  3、心动不如行动,学生在学习了作者的写法、内容,往往会有跃跃欲试的冲动,这时,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时间、空间。如教学《云南的歌会》,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赶马女孩子”,把路上的旖旎风光写下来。学生的才思得到激发,写出的景色非常动人。还如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等。
  4、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动手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的主题句或优美的句子,写出文章的思路线索,对文章的精彩之处进行点评……
  总之要本着鼓励学生的原则,学生一旦有些许的进步,要及时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并且要把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真正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有“味”的、讲解精到、训练效率高的课堂,动起来了,活起来了,才能乐起来。
  
  单位:浙江东阳市吴宁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