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语文教学应重视读

作者:梁永荣 王金坚




  《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就体现了读的重要。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要想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就应重视“读”,语文学习以读为先。
  应怎样读呢?首先教会学生读好文本,这也是广大教师十分熟悉的教学法。其次引导学生读会生活这本无字大书。
  文本的阅读,除了切实执行梁永荣曾在2004年10月《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版61页发表的《整体理解阅读方法例谈》中所提到的整体浏览,重点研读,重点段落“三重视”的学习方法指导外,更应重视课外阅读——社会生活这本大书。我们由课内辐射到课外,去吸收更多的知识信息,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视野,提升自己。在一个学期里,仅仅读一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的更大空间还在于学会阅读课外的书籍报刊;学语文,不仅仅要学好课本,还要在课本以外学语文。生活是一本无字的大书,其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语文知识。读课外书刊,看电影电视,听广播,上网浏览,参加报告会、故事演讲会、辩论会,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以至留意招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这都是语文学习的知识库,都能从不同方面提高我们语文水平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成为语文的主人。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把学与思联系起来。古人主张“目治”,“目”是用眼睛看,“治”是用心去思考、去理解。也就是说,“读”是手段,“写”是目的。通过读就能快捷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实施“读写研讨课”,把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它的运作是:①要求学生每周读1—2篇课外文章,或上网浏览,或参观访问等,尔后,写1—2篇体会文章。②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满意的值得推荐的文章以及体会文章在班上宣读介绍。并且把写的读后体会文章抄好交给小组。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同学文章的讨论、交流和评改。④每小组总结性地推荐写得好的同学文章宣读,在班上交流。⑤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提升。⑥老师提出下轮读写任务,并且收缴各小组的优秀作文刊出。
  “读写研讨课”收效明显,并且深受学生欢迎。学生能亲临社会实践,读写紧密联系,易接受,能出效果。
  这真是课堂无内外,语文天地宽。
  
  单位:广东湛江市麻章区一中初中部;湛江市英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