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第二武韜
 



  武韜·發啟   武韜·文啟   武韜·文伐 
  武韜·順啟   武韜·三疑 


  武韜·發啟 

  文王在酆,召太公曰:“嗚呼!商王虐極,罪殺不辜,公尚助予,憂民如何?”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賢,惠民以觀天道。天道無殃,不可先倡;人道無災,不可先謀。必見天殃,又見人災,乃可以謀;必見其陽,又見其陰,乃知其心;必見其外,又見其內,乃知其意;必見其疏,又見其親,乃知其情。 
  “行其道,道可致也;從其門,門可入也;立其禮,禮可成也;爭其強,強可勝也。 
  “全勝不鬥,大兵無創,與鬼神通,微哉!微哉!與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惡相助,同好相趨,故無甲兵而勝,無沖機而攻,無溝塹而守。 
  “大智不智,大謀不謀,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獸,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濟,濟則皆同其利,敗則皆同其害。然則皆有啟之,無有閉之也。無取於民者,取民者也;無取于國者,取國者也;無取於天下者,取天下者也。無取民者,民利之;無取國者,國利之;無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見,事在不可聞,勝在不可知。微哉!微哉!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聖人將動,必有愚色 
  “今彼殷商,眾口相惑,紛紛渺渺,好色無極,此亡國之征也。吾觀其野,草營勝穀;吾觀其眾,邪曲勝直;吾觀其吏,暴虐殘賊,敗法亂刑,上下不覺。此亡國之時也。大明發而萬物皆照,大義發而萬物皆利,大兵發而萬物皆服。大哉聖人之德!獨聞獨見,樂哉。” 
  
  武韜·文啟 

  文王問太公曰:“聖人何守?” 
  太公曰:“何憂何嗇,萬物皆得。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時之所在,莫知其移。聖人守此而萬物化,何窮之有,終而複始。優而遊之,輾轉求之;求 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 既以行之,勿複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長生;聖人不自明,故能明彰。 
  “古之聖人聚人而為家,聚家而為國,聚國而為天下;分封賢人以為萬國,命之曰大紀。陳其政教,順其民俗;群曲化直,變于形容;萬國不通,各樂其所;人愛其上,命之曰大定。嗚呼!聖人務靜之,賢人務正之,愚人不能正,故與人爭;上勞則刑繁,刑繁則民憂,民憂則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則止。啟之則行,靜之則清。嗚呼!神哉!聖人見其所始,則知其所終。” 
  文王曰:“靜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與天下共其生而天靜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從政,是以天無為而成事,民無與而自富,此聖人之德也。”文王曰:“公言乃協予懷,夙夜念之不忘,以用為常。” 
  
  武韜·文伐
 
  文王問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節: 
  “一曰,因其所喜,以順其志,彼將生驕,必有好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二曰,親其所愛,以分其威。一人兩心,其中必衰。廷無忠臣,社稷必苊。 
  “三曰,陰賂左右,得情甚深,身內情外,國將生害。 
  “四曰,輔其淫樂,以廣其志,厚賂珠玉,娛以美人。卑辭委聽,順命而合。彼將不爭,奸節乃定。 
  “五曰,嚴其忠臣,而薄其賂,稽留其使,勿聽其事。亟為置代,遺以誠事。親而信之,其君將複合之,苟能嚴之,國乃可謀。 
  “六曰,收其內,間其外,才臣外相,敵國內侵,國鮮不亡。 
  “七曰,欲錮其心,必厚賂之;收其左右忠愛,陰示以利;令之輕業,而蓄積空虛。 
  “八曰,賂以重寶,因與之謀,謀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謂重親;重親之積,必為我用,有國而外,其地大敗。 
  “九曰,尊之以名,無難其身;示以大勢,從之必信,致其大尊;先為之榮,微飾聖人,國乃大偷。 
  “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應事,如與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時及將至,若天喪之。 
  “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無不重貴與富,惡死與咎。陰示大尊,而微輸重寶,收其豪傑。內積甚厚,而外為乏。陰納智士,使圖其計;納勇士,使高其氣。富貴甚足,而常有繁滋。徒黨已具,是謂塞之。有國而塞,安能有國。 
  “十二曰:養其亂臣以迷之,進美女淫聲以惑之,遺良犬馬以勞之,時與大勢以誘之,上察而與天下圖之。 
  “十二節備,乃成武事。所謂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見,乃伐之。” 
  
  武韜·順啟 

  文王問太公曰:“何如而可為天下?” 
  太公曰:“大蓋天下,然後能容天下;信蓋天下,然後能約天下;仁蓋天下,然後能懷天下;恩蓋天下,然後能保天下;權蓋天下,然後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則天運不能移,時變不能遷。此六者備,然後可以為天下政。 
  “故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殺天下者,天下賊之;徹天下者,天下通之;窮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災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處之。” 
  
  武韜·三疑 

  武王問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強、離親、散眾,為之奈何?”太公曰:“因之,慎謀,用財。夫攻強,必養之使強,益之使張。太強必折,太張必缺。攻強必強,離親以親,散眾以眾。凡謀之道,周密為寶。設之以事,玩之以利,爭心必起。 
  “欲離其親,因其所愛,與其寵人,與之所予,示之所利,因以疏之,無使得志。彼貪利甚喜,遺疑乃止。 
  “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而後攻其強,毀其大,除民之害。淫之以色,_之以利,養之以味,娛之以樂。既離其親,必使遠民,勿使知謀,扶而納之,莫覺其意,然後可成。 
  “惠施於民,必無愛財。民如牛馬,數餵食之,從而愛之。 
  “心以啟智,智以啟財,財以啟眾,眾以啟賢,賢之有啟,以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