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誓第二十二
 
  子貢問於孔子曰:“賜倦於學,困於道矣,願息於事君,可乎?”孔子曰:“詩云:‘溫恭朝夕,執事有恪。 敬也 ’事君之難也,焉可息哉!”曰:“然則賜願息而事親。”孔子曰:“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匱竭也類善也孝子之道不匱竭者能以類相傳長錫爾以善道也 ’事親之難也,焉可以息哉!”曰:“然賜請願息於妻子。”孔子曰:“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法也寡適也御正也文王以正法接其寡妻至于同姓兄弟以正治天下之國家者矣 ’妻子之難也,焉可以息哉!”曰:“然賜願息於朋友。”孔子曰:“ 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朋友之難也,焉可以息哉!”曰:“然則賜願息於耕矣。”孔子曰:“詩云:‘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宵夜綯絞也當以時治屋也亟疾也當亟乘爾屋以善治之也其復當脩農播百穀言無懈怠 ’耕之難也,焉可以息哉!”曰:“然則賜將無所息者也。”孔子曰:“有焉,自望其廣,則睪如也, 廣反為壙睪高貌墉而高冢是也 視其高,則填如也, 填塞實貌也冢雖高而塞實也 察其從,則隔如也, 言其隔而不得復相從也 此其所以息也矣。”子貢曰:“大哉乎死也!君子息焉,小人休焉,大哉乎死也!”

   孔子自衛將入晉,至河,聞趙簡子殺竇,犨鳴犢,及舜華,乃臨河而歎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子貢趍而進曰:“敢問何謂也?”孔子曰:“竇犨鳴犢,舜華,晉之賢大夫也,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二人而後從政,及其已得志也,而殺之。丘聞之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其郊;竭澤而漁,則蛟龍不處其淵;覆巢破卵,則凰凰不翔其邑,何則?君子違傷其類者也。 違去也違或為諱也 鳥獸之於不義,尚知避之,況於人乎。”遂還息於鄒,作槃琴以哀之‧ 槃操琴曲名也

   子路問於孔子曰:“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芸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然而名不稱孝,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與,辭不順與,色不悅與。古之人有言曰,人與己與不汝欺, 言人與己事實相通不相欺也 今盡力養親而無三者之闕,何謂無孝之名乎。”孔子曰:“由,汝志之,吾語汝,雖有國士之力,而不能自舉其身,非力之少,勢不可矣。夫內行不修,身之罪也,行修而名不彰,友之罪也,行修而名自立。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交賢,何謂無孝名乎。”

   孔子遭厄於陳蔡之間,絕糧七日,弟子餒病,孔子絃歌。子路入見曰:“夫子之歌,禮乎?”孔子弗應,曲終而曰:“由來,吾語汝,君子好樂,為無驕也,小人好樂,為無懾也, 懾懼 其誰之子,不我知而從我者乎?” 其誰之子猶言以誰氏子謂子路曰雖從我而不知我也 子路悅,援戚而舞,三終而出,明日免於厄。子貢執轡曰:“二三子從夫子而遭此難也,其弗忘矣。”孔子曰:“善,惡何也? 善子貢言也惡何猶言是何也 夫陳蔡之間,丘之幸也,二三子從丘者,皆幸也。吾聞之,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憤厲志之始,於是乎在?”

   孔子之宋,匡人簡子以甲士圍之。子路怒,奮戟將與戰。孔子止之曰:“惡有修仁義而不免世俗之惡者乎?夫詩書之不講,禮樂之不習,是丘之過也,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為咎者,則非丘之罪也。命之夫。歌,予和汝。”子路彈琴而歌,孔子和之,曲三終,匡人解甲而罷。孔子曰:“不觀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泉,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失之者其在此乎? 不在此三者之或也 士慎此三者,則無累於身矣。”

   子貢問於孔子曰:“賜既為人下矣,而未知為人下之道,敢問之。”子曰:“為人下者,其猶土乎。汨之之深則出泉, 汨渥 樹其壤則百穀滋焉,草木植焉,禽獸育焉,生則出焉,死則入焉,多其功而不意, 功雖多而無所意也 □其志而無不容, 為人下者當弘志如地無所不容也 為人下者以此也。”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獨立東郭門外。或人謂子貢曰:“東門外有一人焉,其長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顙, 河目上下匡平而長顙頰也 其頭似堯,其頸似皋繇,其肩似子產,然自腰已下,不及禹者三寸,纍然如喪家之狗。” 喪家狗主人哀荒不見飯食故纍然不得意孔子生於亂世道不得行故纍然是不得意之貌也 子貢以告,孔子欣然而歎曰:“ 形狀永也,如喪家之狗,然乎哉!然乎哉!”

   孔子適衛,路出于蒲,會公叔氏以蒲叛衛而止之。孔子弟子有公良儒者,為人賢長有勇力,以私車五乘從夫子行,喟然曰:“昔吾從夫子遇難于匡,又伐樹於宋, 孔子與弟子行禮於大樹之下桓魋欲害之故先伐其樹焉 今遇困於此,命也夫,與其見夫子仍遇於難,寧我鬥死。”挺劍而合眾,將與之戰。蒲人懼,曰:“苟無適衛,吾則出子以盟。”孔子而出之東門,孔子遂適衛。子貢曰:“盟可負乎?”孔子曰:“要我以盟,非義也。”衛侯聞孔子之來,喜而於郊迎之。問伐蒲,對曰:“可哉?”公曰:“吾大夫以為蒲者,衛之所以恃晉楚也,伐之,無乃不可乎?”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 公叔氏欲蒲適他國故男子欲死之不樂適也 吾之所伐者,不過四五人矣。” 本與叔孫同伴者也 公曰:“善!卒不果伐。”他日,靈公又與夫子語,見飛鴈過而仰視之,色不悅。孔子乃逝。 逝行 衛蘧伯玉賢而靈公不用,彌子瑕不肖反任之,史魚驟諫而不從,史魚病將卒,命其子曰:“吾在衛朝不能進蘧伯玉,退彌子瑕,是吾為臣不能正君也,生而不能正君,則死無以成禮,我死,汝置屍牖下,於我畢矣。” 禮餅含於牖下小歛於戶內大歛於阼殯於客位也 其子從之。靈公弔焉,怪而問焉,其子以其父言告公,公愕然失容曰:“是寡人之過也。”於是命之殯於客位。進蘧伯玉而用之,退彌子瑕而遠之。孔子聞之曰:“古之列諫之者,死則已矣,未有若史魚死而屍諫,忠感其君者也,不可謂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