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法解第六十六
 





  版法者,法天地之位,象四時之行,以治天下。四時之行,有寒 有暑,聖人法之,故有文有武。天地之位,有前有後,有左有右,聖 人法之,以建經紀。春生於左,秋殺於右,夏長於前,冬藏於後。生 長之事,文也;收藏之事,武也;是故文事在左,武事在右,聖人法 之。以行法令,以治事理。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操持不正, 則聽治不公;聽治不公,則治不盡理。事不盡應;治不盡理,則疏遠 微賤者無所告□,事不盡應,則功利不盡舉;功利不盡舉,則國貧疏 遠。微賤者無所告□則下饒;故曰:“凡將立事,正彼天植”;天植 者,心也;天植正,則不私近親,不孽疏遠;不私近親,不孽疏遠, 則無遺利,無隱治;無遺利,無隱治,則事無不舉,物無遺者。欲見 天心,明以風雨,故曰:“風雨無違,遠近高下,各得其嗣。”

  萬物尊天,而貴風雨,所以尊天者,為其莫不受命焉也。所以貴 風雨者,為其莫不待風而動,待雨而濡也,若使萬物釋天而更有所受 命,釋風而更有所仰動,釋雨而更有所仰濡,則無為尊天而貴風雨矣 ;今人君之所尊安者,為其威立而令行也;其所以能立威行令者,為 其威利之操莫不在君也;若使威利之操不專在君,而有所分散,則君 日益輕,而威利日衰,侵暴之道也。故曰:“三經既飭,君乃有國。”

  乘夏方長,審治刑賞,必明經紀。陳義設法,斷事以理。虛氣平 心,乃去怒喜。若倍法棄令,而行怒喜,禍亂乃生,上位乃殆;故曰 :“喜無以賞,怒無以殺;喜以賞,怒以殺,怨乃起,令乃廢。驟令 而不行,民心乃外;外之有徒,禍乃始牙。眾之所忿,寡不能圖。”

  冬既閉藏,百事盡止,往事畢登,來事未起。方冬無事,慎觀終 始,審察事理。事有先易而後難者,有始不足見而終不可及者,此常 利之所以不舉,事之所以困者也。事之先易者,人輕行之;人輕行之 ,則必困難成之事。始不足見者,人輕棄之,人輕棄之,則必失不可 及之功。夫數困難成之事,而時失不可及之功,衰耗之道也。是故, 明君審察事理,慎觀終始,為必知其所成,成必知其所用,用必知其 所利害;為而不知所成,成而不知所用,用而不知所利害,謂之妄舉 ;妄舉者,其事不成,其功不立;故曰:“舉所美,必觀其所終。廢 所惡,必計其所窮。”

  凡人君者,欲民之有禮義也;夫民無禮義,則上下亂而貴賤爭; 故曰:“慶勉敦敬以顯之,富祿有功以勸之,爵貴有名以休之。”

  凡人君者,欲眾之親上鄉意也,欲其從事之勝任也,而眾者不愛 ,則不親;不親,則不明。不教順,則不鄉意;是故明君兼愛以親之 ,明教順以道之,便其勢,利其備,愛其力,而勿奪其時以利之;如此,則眾親上鄉意,從事勝任矣;故曰:“兼愛無遺”,是謂君心必先順教,萬民鄉風。旦暮利之,眾乃勝任。治之本二:一曰人,二曰事,人欲必用,事欲必工。人有逆順,事有稱量。人心逆,則人不用。事失稱量,則事不工。事不工則傷,人不用則怨;故曰:“取人以己,成事以質。”成事以質者,用稱量也。取人以己者,度恕而行也。度恕者,度之於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於人;故曰:審用財,慎施報,察稱量。故用財不可以嗇,用力不可以苦,用財嗇則費,用力苦則勞矣。奚以知其然也?用力苦則事不工,事不工而數復之,故曰勞矣。用財嗇則不當人心,不當人心則怨起,用財而生怨,故曰:“費怨起而不復反,眾勞而不得息,則必有崩阤堵壞之心,故曰:“民不足,令乃辱。民苦殃,令不行。施報不得,禍乃始昌。禍昌而不悟,民乃自圖。”

  凡國無法,則眾不知所為。無度,則事無機。有法不正,有度不 直,則治辟,治辟則國亂;故曰:“正法直度,罪殺不赦。殺僇必信 ,民畏而懼。武威既明,令不再行。”

  凡民者莫不惡罰而畏罪,是以人君嚴教以示之,明刑罰以致之; 故曰:“頓卒怠倦以辱之,罰罪有過以懲之,殺僇犯禁以振之。”

  治國有三器,亂國有六攻,明君能勝六攻而立三器,則國治,不 肖之君不能勝六攻而立三器,故國不治。三器者何也?曰:“號令也 、斧鉞也、祿賞也。”六攻者何也?親也、貴也、貨也、色也、巧佞也、玩好也。三器之用何也?曰:“非號令無以使下,非斧鉞無以畏眾,非祿賞無以勸民。”六攻之敗何也?曰:“雖不聽而可以得存,雖犯禁而可以得免,雖無功而可以得富;夫國有不聽而可以得存者,則號令不足以使下。有犯禁而可以得免者,則斧鉞不足以畏眾。有無功而可以得富者,則祿賞不足以勸民;號令不足以使下,斧鉞不足以畏眾,祿賞不足以勸民,則人君無以自守也;然則明君柰何?明君不為六者變更號令,不為六者疑錯斧鉞,不為六者益損祿賞;故曰:“植固而不動,倚邪乃恐。倚革邪化,令往民移。”

  凡人君者,覆載萬民而兼有之,燭臨萬族而事使之;是故以天地 日月四時為主為質,以治天下。天覆而無外也。其德無所不在;地載 而無棄也,安固而不動;故莫不生殖,聖人法之,以覆載萬民,故莫 不得其職性,得其職性;則莫不為用;故曰:“法天合德,象地無親 。”日月之明無私,故莫不得光,聖人法之,以燭萬民,故能審察, 則無遺善。無隱姦。無遺善,無隱姦,則刑賞信必;刑賞信必,則善 勸而姦止;故曰:“參於日月四時之行,信必而著明,聖人法之,以 事萬民,故不失時功,故曰:“伍於四時”。凡眾者,愛之則親,利 之則至,是故明君設利以致之,明愛以親之;徒利而不愛,則眾至而 不親;徒愛而不利,則眾親而不至;愛施俱行,則說君臣,說朋友、 說兄弟、說父子、愛施所設,四固不能守;故曰:“說在愛施。”

  凡君所以有眾者,愛施之德也愛有所移,利有所并,則不能盡有 ;故曰:“有眾在廢私。”

  愛施之德,雖行而無私,內行不修,則不能朝遠方之君;是故正 君臣上下之義,飾父子兄弟夫妻之義,飾男女之別,別疏數之差,使 君德臣忠,父慈子孝,兄愛弟敬,禮義章明,如此,則近者親之,遠 者歸之,故曰:“召遠在修近。”

  閉禍在除怨。非有怨乃除之,所事之地常無怨也。凡禍亂之所生 ,生於怨咎,怨咎所生,生於非理,是以明君之事眾也必經,使之必 道,施報必當,出言必得,刑罰必理,如此,則眾無鬱怨之心,無憾 恨之意。如此,則禍亂不生,上位不殆,故曰:“閉禍在除怨也。”

  凡人君所以尊安者,賢佐也;佐賢,則君尊國安民治;無佐,則 君卑國危民亂;故曰:備長存乎任賢,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惡害,是故 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謀之。天下所謀,雖 立必隳。天下所持,雖高不危。故曰:“安高在乎同利。”

  凡所謂能以所不利利人者,舜是也;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 ,不取其利,以教百姓,百姓舉利之。此所謂能以所不利利人者也。 所謂能以所不有予人者,武王是也;武王伐紂,士卒往者,人有書社 ,入殷之日,決鉅橋之粟,散鹿臺之錢,殷民大說,此所謂能以所不有予人者也。

  桓公謂管子曰:“今子教寡人法天合德,合德長久,合德而兼覆 之,則萬物受命。象地無親,無親安固,無親而兼載之,則諸生皆殖 。參於日月無私,葆光無私,而兼照之,則美惡不隱,然則君子之為 身無好無惡然已乎?”管子對曰:“不然,夫學者所以自化,所以自 撫,故君子惡稱人之惡,惡不忠而怨妒,惡不公議而名當稱,惡不位 下而位上,惡不親外而內放,此五者,君子之所恐行,而小人之所以 亡,況人君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