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八晉語二
8、里克殺奚齊而秦立惠公
 

  二十六年,獻公卒〔一〕。里克將殺奚齊,先告荀息曰:“三公子之徒將殺孺子,子將如何〔二〕?”荀息曰:“死吾君〔三〕而殺其孤,吾有死而已,吾蔑從之矣〔四〕!”里克曰:“子死,孺子立,不亦可乎?子死,孺子廢,焉用死?”荀息曰:“昔君問臣事君於我,我對以忠貞。君曰:‘何謂也?’我對曰:‘可以利公室,力有所能,無不為,忠也。葬死者,養生者,死人復生不悔〔五〕,生人不媿,貞也。’吾言既往矣〔六〕,豈能欲行吾言而又愛吾身乎?雖死,焉避之〔七〕?”

〔一〕 獻公二十六年,魯僖九年也。

〔二〕 荀息,奚齊之傅。三公子,申生、重耳、夷吾。徒,黨也。

〔三〕 死畜吾君也。

〔四〕 蔑,無也。

〔五〕 得其所任,故不悔也。

〔六〕 往,行也。

〔七〕 焉得避之。

  里克告丕鄭曰:“三公子之徒將殺孺子,子將何如?”丕鄭曰:“荀息謂何〔一〕?”對曰:“荀息曰‘死之。’”丕鄭曰:“子勉之。夫二國士之所圖,無不遂也〔二〕。我為子行之〔三〕。子帥七輿大夫以待我〔四〕。我使狄以動之,援秦以搖之〔五〕。立其薄者可以得重賂〔六〕,厚者可使無入〔七〕。國,誰之國也〔八〕!”里克曰:“不可。克聞之,夫義者,利之足也〔九〕;貪者,怨之本也〔一0〕。廢義則利不立〔一一〕,厚貪則怨生。夫孺子豈獲罪於民?將以驪姬之惑蠱君而誣國人〔一二〕,讒群公子而奪之利,使君迷亂,信而亡之〔一三〕,殺無罪以為諸侯笑〔一四〕,使百姓莫不有藏惡於其心中〔一五〕,恐其如壅大川,潰而不可救禦也〔一六〕。是故將殺奚齊而立公子之在外者,以定民弭憂,於諸侯且為援〔一七〕,庶幾曰諸侯義而撫之,百姓欣而奉之,國可以固〔一八〕。今殺君而賴其富〔一九〕,貪且反義。貪則民怨,反義則富不為賴〔二0〕。賴富而民怨,亂國而身殆,懼為諸侯載〔二一〕,不可常也。”丕鄭許諾。於是殺奚齊、卓子及驪姬,而請君于秦。

〔一〕 荀息何言。

〔二〕 二國士,里克、荀息也。遂,行也。

〔三〕 助行其事,謂使狄、援秦之屬。

〔四〕 七輿,申生下軍大夫也,左行共華、右行賈華、叔堅、騅歂、纍虎、特宮、山祁也。待我,待我應也。

〔五〕 重耳在狄,故告狄人,結援於秦以搖動晉國,敗奚齊之黨。

〔六〕 結秦、狄之援,以立二公子,恩薄者,尚可以得重賂。

〔七〕 於己厚者,可使二公子不得入立也。

〔八〕 言晉可專也。

〔九〕 有義,然後利立,故曰利之足也。

〔一0〕貪則專利,故人怨之。

〔一一〕無足,故不立。

〔一二〕蠱,化也。誣,罔也。

〔一三〕信姬之言,令皆奔亡。

〔一四〕無罪,謂申生。

〔一五〕人懷悖逆也。

〔一六〕禦,止也。

〔一七〕弭,止也,言諸侯義己則得以為援也。

〔一八〕固,安也。

〔一九〕賴,利也。

〔二0〕不義而富必危,故不為利。

〔二一〕載見於書為後戒也。

  既殺奚齊,荀息將死之。人曰:“不如立其弟而輔之。”荀息立卓子。里克又殺卓子,荀息死之。君子曰:“不食其言矣〔一〕。”

〔一〕 食,偽也。

  既殺奚齊、卓子,里克及丕鄭使屠岸夷〔一〕告公子重耳於狄,曰:“國亂民擾,得國在亂,治民在擾〔二〕,子盍入乎?吾請為子鉥〔三〕。”重耳告舅犯曰:“里克欲納我。”舅犯曰:“不可。夫堅樹在始〔四〕,始不固本,終必槁落。夫長國者,唯知哀樂喜怒之節,是以導民〔五〕。不哀喪而求國,難;因亂以入,殆。以喪得國,則必樂喪〔六〕,樂喪必哀生。因亂以入,則必喜亂,喜亂必怠德〔七〕。是哀樂喜怒之節易也〔八〕,何以導民?民不我導,誰長?〔九〕”重耳曰:“非喪誰代?非亂誰納我?”舅犯曰:“偃也聞之〔一0〕,喪亂有小大。大喪大亂之剡也,不可犯也〔一一〕。父母死為大喪,讒在兄弟為大亂。今適當之,是故難。”公子重耳出見使者,曰:“子惠顧亡人重耳,父生不得供備洒掃之臣〔一二〕,死又不敢蒞喪以重其罪,且辱大夫,敢辭〔一三〕。夫固國者,在親眾而善鄰〔一四〕,在因民而順之〔一五〕。苟眾所利,鄰國所立,大夫其從之。重耳不敢違。”

〔一〕 屠岸夷,晉大夫也。

〔二〕 非亂何入,非擾何安,亦言勞民易為治也。

〔三〕 鉥,道也。

〔四〕 樹,木也。始,根本也。

〔五〕 長,君也。導,訓也。

〔六〕 樂喪,以喪為樂也。

〔七〕 怠,懈也。

〔八〕 易,反也。

〔九〕 不我導,不從我訓也。長,君也。

〔一0〕偃,子犯名,重耳舅,故曰舅犯。

〔一一〕剡,鋒也。

〔一二〕洒,灑也。

〔一三〕?,臨也。

〔一四〕固,定也。親眾,愛士民也。善鄰,善鄰國也。

〔一五〕因民,所愛而立之為順民。

  呂甥及郤稱亦使蒲城午〔一〕告公子夷吾于梁,曰:“子厚賂秦人以求入,吾主子〔二〕。”夷吾告冀芮曰:“呂甥欲納我〔三〕。”冀芮曰:“子勉之。國亂民擾,大夫無常,不可失也〔四〕。非亂何入?非危何安〔五〕?幸苟君之子,唯其索之也〔六〕。方亂以擾,孰適禦我?大夫無常,苟眾所置,孰能勿從?子盍盡國以賂外內,無愛虛以求入〔七〕,既入而後圖聚〔八〕。”公子夷吾出見使者,再拜稽首許諾。

〔一〕 呂甥、郤稱,夷吾之徒也。蒲城午,晉大夫也。

〔二〕 主子,為子內主也。

〔三〕 冀芮,晉大夫郤芮也,從夷吾者。

〔四〕 無常,無常心。

〔五〕 亂有所代,危得安之。

〔六〕 索,求也,所在以求之。

〔七〕 外,謂諸侯。內,謂大夫。虛國藏以求入也。

〔八〕 入國乃圖畜聚也。

  呂甥出告大夫曰:“君死自立則不敢〔一〕,久則恐諸侯之謀,徑召君於外也〔二〕,則民各有心,恐厚亂〔三〕,盍請君于秦乎?〔四〕”大夫許諾。乃使梁由靡告于秦穆公〔五〕曰:“天降禍于晉國,讒言繁興,延及寡君之紹續昆裔〔六〕,隱悼播越,託在草莽,未有所依〔七〕。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祿,喪亂並臻〔八〕。以君之靈,鬼神降衷〔九〕,罪人克伏其辜〔一0〕,群臣莫敢寧處,將待君命〔一一〕。君若惠顧社稷,不忘先君之好,辱收其逋遷裔冑而建立之〔一二〕,以主其祭祀,且鎮撫其國家及其民人,雖四鄰諸侯之聞之也,其誰不儆懼於君之威,而欣喜於君之德?終君之重愛,受君之重貺,而群臣受其大德〔一三〕,晉國其誰非君之群隸臣也〔一四〕?”

〔一〕 自立,立嗣君也。

〔二〕 恐受賂徑自召他公子也。

〔三〕 各有心,所愛不同也。

〔四〕 秦親晉,故欲之秦請所立也。

〔五〕 梁由靡,晉大夫。秦穆公,伯益之後、德公之子穆公任好也。

〔六〕 紹,繼也。續,嗣也。昆,後也。裔,末也。

〔七〕 隱,憂也。悼,懼也。播,散也。越,遠也。依,倚也。

〔八〕 士死曰不祿。禮,君死赴於他國曰寡君不祿,謙也。臻,至也。

〔九〕 衷,善也。

〔一0〕罪人,驪姬也。

〔一一〕待君命所立也。

〔一二〕逋,亡也。遷,徙也。冑,後也。

〔一三〕終君,謂獻公也。貺,賜也。

〔一四〕隸,役也。

  秦穆公許諾。反使者〔一〕,乃召大夫子明及公孫枝〔二〕,曰:“夫晉國之亂,吾誰使先〔三〕,若夫二公子而立之〔四〕?以為朝夕之急〔五〕。”大夫子明曰:“君使縶也〔六〕。縶敏且知禮,敬以知微。敏能竄謀〔七〕,知禮可使;敬不墜命〔八〕,微知可否〔九〕。君其使之。”

〔一〕 反,報反也。

〔二〕 子明,秦大夫百里孟明視也。公孫枝,秦公孫子桑也。

〔三〕 當先立誰。

〔四〕 若,之也,使之二公子擇所立也。

〔五〕 言晉無君,朝夕之急也。

〔六〕 縶,秦公子子顯也。

〔七〕 竄,微也。

〔八〕 墜,失也。

〔九〕 微,密,故知可否也。

  乃使公子縶弔公子重耳于狄,曰:“寡君使縶弔公子之憂,又重之以喪〔一〕。寡人聞之,得國常於喪,失國常於喪〔二〕。時不可失,喪不可久,公子其圖之!”重耳告舅犯。舅犯曰:“不可。亡人無親,信仁以為親〔三〕,是故置之者不殆〔四〕。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五〕?人實有之,我以徼倖,人孰信我〔六〕?不仁不信,將何以長利?”公子重耳出見使者〔七〕,曰:“君惠弔亡臣,又重有命〔八〕。重耳身亡,父死不得與於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義〔九〕?”再拜不稽首,起而哭〔一0〕,退而不私〔一一〕。

〔一〕 奔亡之憂,加之以喪親也。

〔二〕 若齊桓公以喪得國,子糾以喪失之是也。

〔三〕 亡人無親者,被不孝之名,棄親而亡也,當信行仁道,然後有親也。

〔四〕 置,立也。殆,危也。

〔五〕 人誰以我為仁?

〔六〕 人實有之,時多公子,非獨己有也。我從外徼倖而求之,人誰謂我信?

〔七〕 使者,公子縶也。

〔八〕 反國之命也。

〔九〕 他志,謂為君。

〔一0〕易位而哭也。

〔一一〕不私,不私訪也。

  公子縶退,弔公子夷吾于梁,如弔公子重耳之命。夷吾告冀芮曰:“秦人勤我矣〔一〕!”冀芮曰:“公子勉之。亡人無狷潔,狷潔不行〔二〕。重賂配德〔三〕,公子盡之,無愛財!人實有之,我以徼倖,不亦可乎?”公子夷吾出見使者,再拜稽首,起而不哭,退而私於公子縶曰:“中大夫里克與我矣,吾命之以汾陽之田百萬〔四〕。丕鄭與我矣,吾命之以負蔡之田七十萬〔五〕。君苟輔我,蔑天命矣〔六〕!亡人苟入掃宗廟,定社稷,亡人何國之與有〔七〕?君實有郡縣〔八〕,且入河外列城五〔九〕。豈謂君無有,亦為君之東游津梁之上,無有難急也〔一0〕。亡人之所懷挾纓纕,以望君之塵垢者〔一一〕。黃金四十鎰,白玉之珩六雙〔一二〕,不敢當公子,請納之左右〔一三〕。”

〔一〕 勤我,助我也。

〔二〕 亡人不可以狷潔,狷潔則大事不行。

〔三〕 以重賂配己之德。

〔四〕 賈侍中云:“汾,水名。汾陽,晉地。百萬,百萬畝也。”

〔五〕 負蔡,晉地名。

〔六〕 蔑,無也。無復天命,在秦而已。

〔七〕 言但得守宗廟、社稷,不敢望國土。

〔八〕 言君亦自有郡縣,非謂之無也。

〔九〕 河外,河東也。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及解梁城也。

〔一0〕津,水也。梁,橋也。非謂君無有若此地者,欲使君東游津梁之上無有難急,故進之耳。

〔一一〕挾,持也。纓,馬纓也。纕,馬腹帶也。言塵垢不敢當盛也。

〔一二〕二十兩為鎰。珩,佩上飾也。珩形似磬而小。詩傳曰:“上有蔥珩,下有雙璜。”

〔一三〕公子,公子縶。言左右,謙也。

  公子縶反,致命穆公。穆公曰:“吾與公子重耳,重耳仁。再拜不稽首,不沒為後也〔一〕。起而哭,愛其父也。退而不私,不沒於利也〔二〕。”公子縶曰:“君之言過矣。君若求置晉君而載之〔三〕,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晉君以成名於天下〔四〕,則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五〕,且可以進退〔六〕。臣聞之曰:‘仁有置,武有置。仁置德,武置服〔七〕。’”是故先置公子夷吾,寔為惠公。

〔一〕 沒,貪也。

〔二〕 不沒,不貪。利,國家也。

〔三〕 載,成也。

〔四〕 成威名也。

〔五〕 猾,亂也。

〔六〕 進退,猶改易也。

〔七〕 仁置有德,武置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