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十九吳語
5、申胥自殺
 

  吳王還自伐齊,乃訊〔一〕申胥〔二〕曰:“昔吾先王體德明聖,達於上帝〔三〕,譬如農夫作耦,以刈殺四方之蓬蒿〔四〕,以立名於荊,此則大夫之力也〔五〕。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六〕,而處以念惡〔七〕,出則罪吾眾〔八〕,撓亂百度〔九〕,以妖孽吳國〔一0〕。今天降衷於吳〔一一〕,齊師受服。孤豈敢自多,先王之鍾鼓,寔式靈之〔一二〕。敢告於大夫。”

〔一〕 案:“訊”,攷異卷四據說文、太平御覽引國語,以為“誶”字之誤。注同。

〔二〕 訊,告讓也。

〔三〕 先王,闔廬。上帝,天也。

〔四〕 二耜為耦。言子胥佐先王,猶耕者之有耦,以成其事。

〔五〕 立名於荊,謂敗楚於柏舉,昭王奔隨時。

〔六〕 恬,猶靜也。逸,樂也。

〔七〕 處,居也。居則念為惡於吳國。

〔八〕 罪吾眾,謂“吳民離矣,體有所傾”之屬。

〔九〕 撓,擾也。度,法度。

〔一0〕妄為妖言:“越當襲吳。”

〔一一〕衷,善也。

〔一二〕式,用也。靈,神也。

  申胥釋劍而對曰:“昔吾先王世有輔弼之臣〔一〕,以能遂疑計惡〔二〕,以不陷於大難。今王播棄黎老〔三〕,而孩童焉比謀〔四〕,曰‘余令而不違〔五〕。’夫不違,乃違也〔六〕。夫不違,亡之階也。夫天之所棄,必驟近其小喜〔七〕,而遠其大憂〔八〕。王若不得志於齊,而以覺寤王心,而吳國猶世〔九〕。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一0〕;其亡之也,亦有以棄之〔一一〕。用能援持盈以沒〔一二〕,而驟救傾以時〔一三〕。今王無以取之〔一四〕,而天祿亟至〔一五〕,是吳命之短也。員不忍稱疾辟易,以見王之親為越之擒也。員請先死。”遂自殺〔一六〕。將死,曰:“以懸吾目於東門,以見越之入,吳國之亡也。”王慍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見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鴟夷,而投之於江〔一七〕。

〔一〕 言闔廬以前。

〔二〕 遂,決也。計,慮也。

〔三〕 鮐背之耇稱黎老,播,放也。 案:公序本作“播,放也。黎,凍梨,壽徵也。”

〔四〕 孩,幼也。比,合也。

〔五〕 不違,言莫違也。

〔六〕 乃違道也。

〔七〕 小喜,勝敵之喜,“紂之百克”是也。 案:“‘紂之百克’是也”,公序本作“謂有所克定也”。

〔八〕 大憂在後,故遠也。

〔九〕 世,繼世。

〔一0〕得,謂克楚。傳曰:“闔廬食不二味,勤恤其民。”取之,謂此也。

〔一一〕亡之,謂不正其師,以班處宮,復為楚所敗。

〔一二〕盈,滿也。沒,終也。

〔一三〕言不失時。

〔一四〕言無政德。

〔一五〕亟,數也。

〔一六〕辟易,狂疾。

〔一七〕鴟夷,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