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二周語中
3、陽人不服晉侯
 

  王至自鄭〔一〕,以陽樊賜晉文公〔二〕。陽人不服〔三〕,晉侯圍之。倉葛呼曰〔四〕:“王以晉君為能德〔五〕,故勞之以陽樊,陽樊懷我王德,是以未從於晉〔六〕。謂君其何德之布以懷柔之〔七〕,使無有遠志〔八〕?今將大泯其宗祊〔九〕,而蔑殺其民人〔一0〕,宜吾不敢服也!夫三軍之所尋〔一一〕,將蠻、夷、戎、狄之驕逸不虔,於是乎致武〔一二〕。此羸者陽也,未狎君政〔一三〕,故未承命。君若惠及之,唯官是徵,其敢逆命〔一四〕,何足以辱師!君之武震,無乃玩而頓乎〔一五〕?臣聞之曰:‘武不可覿,文不可匿〔一六〕。覿武無烈〔一七〕,匿文不昭。’陽不承獲甸,〔一八〕而祇以覿武,臣是以懼。不然,其敢自愛也〔一九〕?且夫陽,豈有裔民哉〔二0〕?夫亦皆天子之父兄甥舅也〔二一〕,若之何其虐之也?”晉侯聞之,曰:“是君子之言也。”乃出陽民〔二二〕。

〔一〕 襄王從鄭至王城,魯僖二十五年也。

〔二〕 陽樊,二邑在畿內也。 案:發正卷二據本書卷十晉語四注、史記晉世家集解引服虔說、左傳隱公十一年杜預注:“此云‘二邑’,疑傳寫之誤。”以“陽樊”為一邑。

〔三〕 不肯屬晉。

〔四〕 倉葛,陽人也。

〔五〕 為能布德行。

〔六〕 懷,思也。

〔七〕 懷,來也。柔,安也。

〔八〕 遠志,離叛也。

〔九〕 泯,滅也。廟門謂之祊。宗祊,猶宗廟也。

〔一0〕蔑,猶滅也。

〔一一〕尋,討也。

〔一二〕謂諸夏之國為蠻、夷之行,王於是致武以伐之。

〔一三〕羸,弱也。狎,習也。

〔一四〕官,晉有司也。徵,召也。

〔一五〕震,威也。玩,黷也。言舉非義兵,誅罰失當,故君之武威將見慢黷頓弊也。

〔一六〕覿,見也。匿,隱也。言不當尚武隱文也。

〔一七〕烈,威也。

〔一八〕案:述聞卷二0以為“承獲”二字誤倒。

〔一九〕祇,適也。言陽人既不得承王室為甸服,又懼晉不惠卹其民,適以震威耀武而見殘破,不然,豈敢自愛而不服乎?

〔二0〕裔民,謂凶惡之民放在荒裔者也。

〔二一〕謂吾舅者,吾謂之甥。

〔二二〕放令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