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九晉語三
8、惠公斬慶鄭
 

  惠公未至,蛾析謂慶鄭〔一〕曰:“君之止,子之罪也〔二〕。今君將來,子何俟?”慶鄭曰:“鄭也聞之曰:‘軍敗,死之;將止,死之。’二者不行,又重之以誤人,而喪其君〔三〕,有大罪三,將安適〔四〕?君若來,將待刑以快君志;君若不來,將獨伐秦。〔五〕不得君,必死之。此所以待也〔六〕。臣得其志〔七〕,而使君瞢,是犯也〔八〕。君行犯,猶失其國,而況臣乎?”

〔一〕 蛾析,晉大夫。

〔二〕 止,獲也。

〔三〕 案:此句下,公序本有注文“誤人,誤梁由靡,令君見獲也”十一字。

〔四〕 適,之也。

〔五〕 獨帥其屬。

〔六〕 所以不去,待為此也。

〔七〕 志,謂出奔。

〔八〕 瞢,慚也。犯,犯逆也。

  公至于絳郊,聞慶鄭止,使家僕徒召之,曰:“鄭也有罪,猶在乎?”慶鄭曰:“臣怨君始入而報德,不降〔一〕;降而聽諫,不戰〔二〕;戰而用良,不敗〔三〕。既敗而誅,又失有罪〔四〕,不可以封國〔五〕。臣是以待即刑,以成君政。”君曰:“刑之!”慶鄭曰:“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六〕;上有直刑,君之明也〔七〕。臣行君明,國之利也。君雖弗刑,必自殺也。”蛾析曰:“臣聞奔刑之臣〔八〕,不若赦之以報讎。君盍赦之,以報于秦?”梁由靡曰:“ 不可。我能行之,秦豈不能〔九〕?且戰不勝,而報之以賊,不武;出戰不克,入處不安,不智〔一0〕;成而反之,不信〔一一〕;失刑亂政,不威〔一二〕。出不能用,入不能治,敗國且殺孺子〔一三〕,不若刑之。”君曰:“斬鄭,無使自殺!”家僕徒曰:“有君不忌,有臣死刑〔一四〕,其聞賢於刑之。”梁由靡曰:“夫君政刑,是以治民。不聞命而擅進退,犯政也〔一五〕;快意而喪君,犯刑也。鄭也賊而亂國,不可失也!且戰而自退,退而自殺;臣得其志,君失其刑,後不可用也〔一六〕。”君令司馬說刑之〔一七〕。司馬說進三軍之士而數慶鄭曰:“夫韓之誓曰:失次犯令,死〔一八〕;將止不面夷,死〔一九〕;偽言誤眾,死。今鄭失次犯令,而罪一也;鄭擅進退,而罪二也;女誤梁由靡,使失秦公,而罪三也;君親止,女不面夷,而罪四也:鄭也就刑!”慶鄭曰:“說!三軍之士皆在,〔二0〕有人能坐待刑,而不能面夷〔二一〕?趣行事乎〔二二〕!”丁丑,斬慶鄭,乃入絳。

〔一〕 不自降下而背秦。

〔二〕 慶鄭諫公使與秦糴,若公降心而聽之,可以不戰。

〔三〕 良,善也。卜右,慶鄭吉,不用,故乘鄭小駟。不用良,故敗。

〔四〕 若鄭出亡,是失有罪。

〔五〕 不可以守封國。

〔六〕 行,道也。

〔七〕 言刑殺得正,此人君之明。

〔八〕 奔,趨也。

〔九〕 能行之,謂能赦罪以報讎也。秦豈獨不能乎?

〔一0〕出戰不克,謂韓時也。入處不安,謂今也。欲復伐秦,故不得安。

〔一一〕成,平也。與秦始平,而又反之,不信。

〔一二〕有罪不殺為失刑,失刑則政亂,政亂則威不行。

〔一三〕孺子,子圉也。秦復惠公而質子圉,若伐秦,秦必殺之。

〔一四〕忌,怨也。

〔一五〕言慶鄭擅進退也。

〔一六〕不可復用戰也。

〔一七〕司馬,軍司馬,說其名。

〔一八〕次,行列也。令,軍令也。

〔一九〕將,帥也。止,獲也。夷,傷也。

〔二0〕皆在此也。

〔二一〕言我能坐待死,而不能面夷乎?怨君不用忠信,忌善背德。

〔二二〕趣司馬行其刑也。

  十五年,惠公卒,懷公立〔一〕,秦乃召重耳於楚而納之。晉人殺懷公於高梁〔二〕,而授重耳,實為文公。

〔一〕 懷公,子圉也。魯僖二十二年自秦逃歸。

〔二〕 高梁,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