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忤合第六
 

  凡趨合倍反。計有適合。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為制。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御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常為無不為。所聽無不聽。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合於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是。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術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必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飛箝之術。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諸侯、忤合之地。而化轉之然後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湯。五就桀。然後合於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歸之不疑也。非至聖人達奧。不能御世。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如。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