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论




  《逍遥游》是《庄子》首篇,也是全书经典和核心所在。《庄子》一书,文笔灿烂、思想深邃、超凡脱俗、惊世骇俗,可谓千古奇书!二千多年来,对中国哲学史及文学史等方面都起着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庄子是中国先秦道家学派的创使人之一,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庄子》一书便成为了道家经典,被尊之为《南华经》,庄子成为了道家的“南华真人”。本文谨从哲学和佛道智慧的角度,品位研读。

  “逍遥游”以义名篇。“逍遥”是悠然自得、自由自在的意思。“逍遥”一词《说文》作“消摇”,也是“逍遥”的本义。“消”者此消彼长,代表了鲲至鹏的物化和升华;“摇”者扶摇而上。天地之气,清者升,浊者降;阳者升,阴者降。故鹏为阳而升于天。“游”繁体字为“遊”,解释为邀游于寰宇的意思。此“游”非“形游”,而为“神游”也,是一种超脱于自然、超越于现实的精神洒脱。在古代,“逍遥”是道家得道者的一种境界,也是得道后的精神解脱。佛家谓之“涅磐”,道家谓之不生不灭之“真身”。

  从古自今,研究庄子,或是研究《逍遥游》的文人学者,在肯定庄子诸篇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同时,总是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给其印上所谓“唯心”的“局限性”。其实,对于现代科学尚未认知或是尚不能诠释的现象或事物,并不能一概论其是虚幻而不存在的,甚至是迷信的,因为这违背了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准则。庄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既然被奉为道家经典,那么我们就不能简单的仅从文学角度去理解和阐释。佛家和道家本身就是唯心主义哲学,我们暂且搁置唯物与唯心的孰是孰非,以唯物的角度来读庄子、或是这篇《逍遥游》,可能永远也不可能理解其精髓,因为这已是超越于物质世界的精神范畴。而若以唯物论的观点自居,讥讽唯心论的可笑,那么正如文中的学鸠讥讽大鹏一样,足见其无知与渺小。

  所谓哲学(包括佛学和道学),从某种意义来讲,是一门探索宇宙人生真理的学问。人生于世,置身广阔天地,放眼幽深昊天,思及寰宇星辰,只觉奥妙无穷,玄机无限。时至今日,人类凭现有的科学与技术对宇宙人生的认识理解仍是知之甚少。诗曰:“清音俗世留,纷争何时休?谁能破名利,太虚任遨游。”浩瀚宇宙,万古流转,无生无灭;无边苍穹,云海争奇,星汉灿烂。让我们敞开心扉,随庄子一同“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