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近于名无近刑




  道爱学说虽然讲究自然无为,不强求活命也不逃避死亡,但一般说来,却注重养生。认为身体是生命的根基,生命是自然产物,人既然已经降于人世,就应该让他享尽自然的寿命,按照中国的古话,也就是享尽天年。在它看来,中途夭折是不合乎自然而然的法则的。为此,道家创造了一系列有关养生的理论。《庄子》书中对此也论及,并专列了两个篇目,一篇名为《养生主》,一篇名为《达生》。这两篇文章开宗明义,把保身、全生和享尽天年作为主要的论题。

  《养生主》说: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需要认识的东西是无限的,用我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可就危险了。已经知道有危险而还要去做,那就更加危险。

  当你做好事的时候,不要追求名誉为目的;当你做坏事的时候,千万不要触及刑律。按照这样的法则行事,就可以保护身体,就可以保全生命,就可以侍奉父母,就可以享尽天年。

  《达生》篇说:

  通达生命道理的人,不做维持生命所不能做的事情;通达命运道理的人,不做智力所达不到的事情。人们都说,保养形体就必须首先要有充足的物质养料,可是有了充足物质养料而没有保养好形体的人也是有的;人们都说,维持自己的生命就必须首先护送好自己的形体,可是形体无所损伤而生命却已丢失的人也是有的。人的生命,当它要来的时候是无法逃避的,当它要去的时候是无法阻止的。真是可悲啊,世俗之人认为养护好自己的形体就完全可以维持住生命,实际上养护好自己的形体并不足以维持住生命。既然养护自己的形体确实不足以维持住的生命,人们为什么还要努力去养护自己的形体呢?那是因为,这样做虽然不足以维持自己的生命,然而却不能不这样做。

  这两段开场白分别谈了两个观点:其一是,不要做危及生命的事情。具体而言也就是,在做好事的时候不要图名,在做坏事的时候不要触刑。因为图名和触刑都会伤及身体和生命。其二是,要想达到养生的目的,就不能有意识地却养生,因为有意识地去养生违背生命自然而然的发展,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究竟应该怎么做?庄子通过几个课文故事做了描绘。